河北省中考涉的文言文14个常见虚词用法整理1.doc

河北省中考涉的文言文14个常见虚词用法整理1.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河北省中考文言文涉及到的14个常用文言虚词: 下面结合初中教材中的例句.对这些虚词加以总结。所选例子尽可能选自中考文言文篇目.实在不好想到的.从非中考篇目中选择。 一、【之】 (一)代词 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 (1)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格式:动词+之。如: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代词.“他”.指曹刿。 ②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代词.他们.指齐军。 (2)代事.可译作???这件事”。 ①闻之.欣然规往。(《桃花源记》) ②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 (3)代物.可译为:“它”或“它们”.用作宾语。 学而时习之.代词.“它”.指学过的知识。 渔人甚异之。代词.“它”.指奇异的景象。 3.指示代词.可译为“这.此”。如: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②忠之属也。(《曹刿论战》) (二)助词 1.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格式:定语+之+名词/名词性短语。如: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2.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格式:主语+谓语+名词+之+动词(形容词)。如: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②吾妻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鱼我所欲也》) ④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 ⑤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3.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格式:名词+之+谓语动词/介词。如: ①何陋之有?(《陋室铭》) 4.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格式:名词+之+形容词。如: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②马之千里者(《马说》) 5.语气助词。凑足音节.无义.不译。如: 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③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三)作动词.可译为“到”、“往”。格式:之+地点名词。“(某人)去某地”。如: ①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②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二、【其】 (一)代词 1.作第三人称代词. (1)代人可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如: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代“他们的” ②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口技》)代“他们的”。 (2)代物。“它”“它们”“它们的”。 ①增其旧制。(《岳阳楼记》)代词.它的.指岳阳楼的。 2.指示代词. (1)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如: ①其喜洋洋者也。(《醉翁亭记》) ②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③其间千二百里。(《三峡》) (2)也可译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如: ①其一犬坐于前。(《狼》) ②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二)副词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 1.表示反问.译为“难道”如: ①其真无马邪?(《马说》) 2.表示推测.译为“大概”。如 ①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三、【而】 主要作连词用.可以表示以下关系: l.表并列.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 ①妇拍而呜之。(《口技》) ②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 ③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 2.表承接.可译作“就”“接着”“然后”.或不译。如: ① 日出而林霏开。(《醉翁亭记》) ②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论语》) ③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邹忌讽齐王纳谏》) 3.表转折.译作“但”“但是”“可是”“却”。如: ①人不知而不愠。(《论语》)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 4.表修饰.可译为“地”“着”.或不译。如: ①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 ②杂然而前陈者。(《醉翁亭记》) ③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 ④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5.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如: 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四、【以】 (一)介词 1.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如: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出师表》) ③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

文档评论(0)

zxiang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本人从事教育还有多年,在这和大家互相交流学习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