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再论语言学的方法论与论据-NTU.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再论语言学的方法论与论据* —对“汉藏语系”改为“跨喜马拉雅语系”的质疑 罗仁地 著 黄成龙 宋 佳 译 [提要 最近,有人对大家所公认的汉藏语系提出质疑,这种做法是很好的,因为我] 们应该不断地对一些基本的假设提出质疑。本文就把汉藏语系改为“跨喜马拉雅语系”的 议题进行验证。由于该议题论据和实证不足,本文认为要把公认的汉藏语系改为“跨喜马 拉雅语系”的议题缺乏说服力。 [关键词 汉藏语系语言学  历史语言学  论证法  跨喜马拉雅语  汉语语言学  藏] 缅语语言学 一  引言 在过去26 年来发表的一系列论文中,我一直主张针对汉藏语历史语言学和语言 类型学进行更科学化、更尊重语言事实、更具有类型学和理论意义以及逻辑严谨的分 a 析 。在 LaPolla (1990,1993)(还有 LaPolla Poa (2006 )以及我有关汉语信息结 b 构研究的论文)中,我采用实证法分析汉语 ,提出证据质疑“主语”和“直接宾语”具 有共性的说法,同时指出组配系统的类型(t y pology of alignment systems )也必须 c 涵盖语法上没有组配系统的语言,例如,汉语就是一种纯粹的话题— 评述结构 。 * 我在2014 年10 月举行的第47 届国际汉藏语言学会议宣读过这篇论文。想感谢那时为这篇文章提供了宝贵意 见或者感谢我写了这篇文章并且强烈建议我将其刊布的同仁,也感谢David Bradley, Alec Coupe, Graham Thurgood 和匿 名审稿人的批评指正。我还要感谢Yvonne Tse Crepaldi, Stefanie Stadler 和Rik De Busser 对我德语文本阅读理解的肯定。 a 我之所以从哲学转向语言学是因为尽管前者有紧密的论据,然而却没有可以依赖的事实性“底线”去确定不 同的方法。遗憾的是,那时(20 世纪80 年代)的语言学掌控在乔姆斯基唯理主义哲学的手中,并且很多非- 乔姆斯基 学派的学术著作也充斥着论据问题。这里提及的论文企图让语言学回归到更加科学和严谨的方向。 b 有关汉语可靠而有事实基础的深刻研究早已由赵元任(如 1968)提供,但是赵先生的研究不是被误解了就是 被忽略了;汉语研究大多数著作是依赖于编造的句子,套用“语言应该是这样的”这种先入为主的概念,而不是依赖 谨慎的归纳法来进行分析。 c 之后的研究,例如LaPolla Poa (2006 ),表明塔加禄语和其他菲律宾型的语言也需要被识别为一个独立的 组配系统类型,而不是强迫它们穿上“作格”组配系统或者“宾格”组配系统的紧身衣。 2  《汉藏语学报》第 11期 在LaPolla (1992a)中,我对在原始藏缅语这个历史层次构拟动词人称标记理论 和方法上的合理性提出一些严重的质疑,文中同时展示, 使用语言功能和类型学为基 础的语法理论进行研究,会有益于我们的研究。我主张在构拟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做的 是内部的构拟,要先进行剥离语法化的层面,不要把明显的语法化结果构拟到原始语 言中去。文中更进一步指出,进行语言分析的时候,如果只透过观察少量不全面的语料 依据,将会导致错误的分析;例如,把藏缅语中有等级序列的人称标记分析成作格标 记,导致这种错误分析的原因是研究者只使用第三人称施事者的例子(例如:Bauman (1979),又如DeLancey (1989)把等级序列系统分析为作格)。文中,我指出零标记 (这必须涉及强制性而成套的形态标志)和简单的缺乏标记之间的区别,后者在藏缅 语中是比较常见的,因为名词短语的“格”标记在很多语言中都不是强制性的,也不成 必用的一套形式,只是在说话人认为需要避免歧义的时候而使用的。在这方面,LaPolla (1992b)进一步讨论了Matthew Dryer (1986)“主要宾语”标记(即受事者和接受者 的标记一致)的分析。D r yer 认为这种标志在所有呈现这种标记的语言里是一种句法 关系标志,但是他的这种说法,在藏缅语中不能成立,因为在实际应用中,当施事者与 非施事者之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