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过度社会化及其不良影响.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生过度社会化及其不良影响 [摘要]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素质的新一代,他们各方面的成长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社会化是每个大学生必经的过程,作为一种教育责任,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研究方向定位于探究大学生过度社会化的利弊。本文主要对大学生过度社会化的现状进行阐述并简要分析其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 [关键词]大学生 过度社会化 影响 社会化是由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过程,每个人必须经过社会化才能使外在于自己的社会行为规范、准则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这是社会交往的基础,并且社会化是人类特有的行为,是只有在人类社会中才能实现的。社会化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二是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过度社会化”(over socialization)是美国社会学家丹尼斯·郎首先创用的概念。他认为过度社会化相当于社会过分整合。这意味着社会环境(包括人际关系)对人具有强大的制约作用,个人自由(包括个性发展)的发展余地是极为有限的。过度社会化表现为对社会文化包括文化中的某些消极成分的全盘接受和附随顺从,实质上是社会化过程中的一种偏差现象,即只承认共性、抹杀个性的社会现象。健康的社会应该允许和促进社会成员的个性自由并充分地发展,以期产生个性互补和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社会效果。由无个性的规格统一的个体所组成的社会,虽然可以高度和谐有序,但却要付出进步缓慢、缺乏活力、丧失创造性的代价,沦为没有发展可能性的不幸的社会。而作为社会精英群体和社会未来重要寄托者的大学生,如果社会化程度过高,流于平庸,其社会危害势必更加严重。 1、大学生过度社会化 1.1大学生过度社会化的表现 大学生过度社会化指当代大学生社会化的程度和速度超过大学生社会化标准的畸形社会化现象。过度社会化是“社会化失当”的一种表现。是指社会化任务的完成在量上或质上超过了社会成员心理和生理年龄承受的程度。往往让人感到“角色眩晕”,即一个社会成员分多种社会角色的地带“穿插”,结果每一种角色都没有扮演好。大学生是社会生活中最积极、最有生机、最少保守思想的一支社会力量,在寻求适应社会存在方式和参与社会变革及其发展的过程中影响巨大。 与其他人群相比,大学生心智发展较为成熟,但是心理上还处在“断乳期”。处于这一特定阶段的大学生的一般特点是:自我意识不断加强,抽象思维能力迅速提高,想象力丰富,情感富于激情,兴趣广泛持久,心理发展水平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别是智力水平达到了人生的第一个高峰,理解力强,知识面宽,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心理和行为都在更大程度上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因而就极易出现过度社会化的问题。这主要表现为“过分强调社会和他人取向,唯社会和他人是从,忽视和丧失个性,在行为上可能唯唯诺诺,也可能八面玲珑,圆滑世故”。根据以往的研究基础以及多数研究者的观点来看,大学生过度社会化的表现主要为以下四个方面。 1.1.1人文底蕴彰显贫乏,语言粗俗化明显 大学生社会化过程是大学生在融入社会的动态过程。我国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容易认同并接受一些西方的文化。西方的节日在中国也日益受到中国青年的推崇,特别是在大学生群体中,西方情人节、圣诞节等诸多西方传统节日比中国传统节日更受欢迎。大学生普遍对中国许多传统文化习俗不甚了解,《诗经》《论语》等饱含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历史著作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远远不如当今各类流行小说、歌曲。大学生虽然时尚,但是极大的缺乏中华传统的人文底蕴。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至少要掌握一门外语,其中学会英语是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许多大学生的日常用语变成了中英文结合的效果,例如“有事call我”等。言语沟通不再注意中文的基本形式。与此相比,网络语言的应用更显示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摒弃。而许多女大学生也出现说脏话的现象,并且没有觉得说脏话是一种不适宜的行为表现。 1.1.2个人消费潮流化,装扮前卫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研究、能力培养以及健全人格的培植塑造。然而由于当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变迁,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一种经济攀比、嫌贫尚富、徒慕虚荣的现象,进而演变为大学生在消费取向上追随社会潮流,向品牌看齐,幻想高额的物质追求,形成崇尚奢侈、超高消费的倾向。为了追逐潮流,他们甚至不惜血本包装自己。在追求心理满足和感官享受的同时,根本不考虑具体条件和家庭经济状况。进而,逐渐放纵自己。这种情况既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也不利于学生学识的发展,极易形成好逸恶劳、虚荣攀比的不良品性。 1.1.3人际关系世故化,思想观念功利化 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在校内主要包括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工作关系和寝室关系。大学生过度社会化在人际关系方面的表现主要集中在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和工作关系(学生工作)上。许多大学生在入学之初就选择进入学生会等其他社团组织工作,这其中的部分学生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目的而主动与老师接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