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设计案例.doc

必修2《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设计案例.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必修2《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教学设计案例 厦门集美中学 化学组 韩冬 教材分析与教学思路 教材分析 案例章节:《普通高中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必修2专题二第三单元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第一课时) 内容分析:本单元知识内容在必修1中,讲到了很多的电解的生活实例但还没有形成具体的知识概念。教材利用活动与探究铜锌原电池的装置,总结出原电池的原理。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出两极的反应方程式,通过上面知识的构建总结出原电池的原理,提出原电池的概念。最后设计了交流与讨论钢铁的吸氧腐蚀来巩固学生对原电池的理解。 2. 教学思路与设计 本节课属于电化学的内容,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电化学理论会接受起到会比较困难。根据课标要求:要学生能举例说明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及其应用,并能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电池。要求从知识角度上不高,在化学选修中还会继续学习。所以在设计这节课的主要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为主不拓展太多内容。根据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提出原电池理论前应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对电的感性知识给学生搭建一个平台。 在课的引入时,我用“借实验用品”的方式来完成第一个环节也就是借用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很多的不同面值的硬币和面巾纸来完成。通过用灵敏电流表来测试硬币原电池的电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和提高参与度,同时也为学生提出问题如何解释电流产生的原因。为下一个环节提供了铺垫,为了更好的解释电流产生的原因给学生提供铜锌原电池的材料让学生按照发给学案内容完成书上的实验内容,并记录现象。做完实验交流结果,引出原电池的概念原理和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及书写铜锌原电池的电极反应。通过投影生活中常见的案例练习来巩固原电池的概念理解通过习题讲述原电池的应用。实验探究分析课前硬币发电实验中如何利用电流表确定正负极,及哪种材料更为活泼,让学生知道化学就在身边和在生活中的应用。最后讨论交流钢铁的腐蚀完成吸氧腐蚀的内容,这部分以了解为主不拓展太多。 二.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初步认识原电池反应的原理。 2.了解常见的化学电源及其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实例——电解和电镀的教学活动,了解电解和电镀的重要应用。 2.通过反应物之间电子的转移的探究,理解原电池的形成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拓展和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伏打电池发明的事例,激发学生学习和发明创造的欲望。 2.感悟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以及化学电源可能会引起的环境问题,形成较为客观、正确的能源观,提高开发高能清洁燃料的意识。 [重点难点] 1.初步了解原电池的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2.通过实验探究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及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三.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 生 活动 设计意图 设问:大家观察一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呢?说说它是做什么用的?(带导线的灵敏电流表用来测定硬币原电池的电流) 观察,发言。 激发学生兴趣 讲述:这是物理上用的电流表,用来测电流。今天老师就用它来进行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 引起学生求知欲 不过在实验之前,老师得向大家借点东西,借六毛钱而且要求是硬币还有一张面巾纸和饮料、水少许。看看哪位同学能配合一下。 惊奇,跃跃欲试 创造一种和谐的师生环境。引入趣味实验。 演示实验:硬币电池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观察实验现象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提问:大家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电流表的指针有偏转 提问:在刚才的实验中产生了什么? 电流 为原电池埋下伏笔 帮学生构建出物质与电的初步认识。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实验中为什么会有电的产生 引入正题 二 . 对铜锌原电池的探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大家按照学案上的步骤两个人一组来完成相关实验,注意记录实验现象。 进行实验,记录现象 在引出问题后,通过实验找出与发现问题的共同点。作为探究的突破口。 总结实验,找一个范例进行点评。 为后面引出理论概念分析做铺垫。 投影:实验1中,锌片插入稀H2SO4后,锌片表面有气泡产生,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铜片插入稀H2SO4后,无明显反应现象。 实验2中,锌片和铜片同时插入稀H2SO4后,锌片表面有气泡产生,而铜片表面仍然无明显反应现象。 实验3中,用导线连接两块金属片后,锌片表面仍有气泡但比较少,同时铜片表面有大量气泡冒出。电流表指针有偏转。 ? 用学生已有知识分析现象,并在分析现象中出现和学生原有知识的冲突,引出新概念的学习 三 原电池原理分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我们收集验证气体,知道气泡应该是氢气,那么为什么上述实验3中铜上也有气泡呢? 学生回答 由现象到理论的过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结论:H+在铜上得到了电子从而生成了氢气。 突破电子从锌迁移到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