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波分解为多次正弦波之和.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目录 TOC \o 1-3 \h \z \u 1 技术要求 1 2 基本原理 1 3 建立模型描述 2 4 模块功能分析或源程序代码 2 5 调试过程及结论 4 5.1调试过程 4 5.2 结论 5 6 心得体会 7 7参考文献 8 方波分解为多次正弦波之和的设计 1 技术要求 已知某一周期性方波,用matlab仿真软件演示谐波合成情况,讨论参数对分解和合成波形的影响。 2 基本原理 根据三角傅里叶级数: t1t1 t1t1+T t1t1+Tsin 对于任何一个周期为T的周期信号f(t),都可以求出它在上述各函数中的分量,从而将此函数在区间(t1,t1+T)内表示为 ft= 这就是函数f(t)在上述区间内的三角傅里叶级数表达式。 方波函数表达式: ft=1 0tT/2 f 先把这个函数展开为三角级数,为此就要求出分量系数a和b。 a0= an=2 bn= 因此,该非周期性方波在区间(0,T)内可以表示为 ft=4π 3 建立模型描述 分别作出各次谐波的波形根据公式(9)令ω=1利用Matlab 分别作出各次谐波的波形 根据公式(9)令ω=1 利用Matlab画出方波波形 与方波比较将各波形图叠加作图分别作出不同次谐波叠加后的波形 与方波比较 将各波形图叠加作图 分别作出不同次谐波叠加后的波形 得出结论:方波可以分解为多次正弦波之和 得出结论:方波可以分解为多次正弦波之和 4 模块功能分析或源程序代码 figure(1) ts=0.0001; t=0:ts:4*pi;%t的取值范围为0到4*pi,间隔0.0001取一个点 f=1/ts; N=length(t); y1=square(0.32*pi*t);%产生一个方波 plot(t,y1); title(产生一个方波);pause hold on figure(2) subplot 321 y2=4/pi*sin(t);%频率为1(f=1/2*pi)的正弦基波% plot(t,y2); title(正弦基波) subplot 322 y3=4/pi*(sin(3*t)/3);%三次谐波 plot(t,y3); title(三次谐波) subplot 323 y4=4/pi*(sin(5*t)/5);%五次谐波 plot(t,y4); title(五次谐波) subplot 324 y5=4/pi*(sin(7*t)/7);%七次谐波 plot(t,y5); title(七次谐波) subplot 325 y6=4/pi*(sin(9*t)/9);%九次谐波 plot(t,y6); title(九次谐波);pause figure(3) subplot 221 y7=4/pi*(sin(t)+sin(3*t)/3);%将前两次谐波叠加 plot(t,y7); title(前两次谐波叠加) subplot 222 y8=4/pi*(sin(t)+sin(3*t)/3+sin(5*t)/5);%将前三次谐波叠加 plot(t,y8); title(前三次谐波叠加) subplot 223 y9=4/pi*(sin(t)+sin(3*t)/3+sin(5*t)/5+sin(7*t)/7+sin(9*t)/t);%将前五次谐波叠加 plot(t,y9); title(前五次谐波叠加) %重新定义y,把各次波形数据存为一个三维数组 y=zeros(10,max(size(t)));x=zeros(size(t)); for k=1:2:15 x=x+4/pi*(sin(k*t)/k);y((k+1)/2,:)=x; end %将各波形叠合绘出 pause,figure(4),plot(t,y(1:9,:)), title(各波形叠合) 5 调试过程及结论 5.1调试过程 在调试过程中,编写方波时由于当时没有注意方波扫描的精确度,将ts的数值选取的过于大了而导致方波的波形出现了大的失真,经过反复几次的调试后终于得出了一个比较理想的方波图形。由于在设计之初是要将方波与后来要形成的多次正弦波叠加后的波形放到一起,所以对于方波周期的选取以及方波振幅的确定也尝试了好多次。最终才将这两个数值确定下

文档评论(0)

ygxt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