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1
于奇智教授简介
于奇智,男,1963年8月生,法国普罗旺斯大学人文科学(哲学学科)博士,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法国哲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华南师范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华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委员会委员。
1982年9月-1986年7月,西南师范大学政治系学习,本科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1986年9月—1987年7月,攻读西南师范大学逻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苏天辅教授;1987年9月—1988年5月,上海外国语学院出国培训部学习法语;1988年6月—1993年5月,法国普罗旺斯大学(艾克斯-马赛第一大学)哲学系攻读博士预备资格文凭(DEA)与博士学位,师从韦尔纳(Paule-Monique Vernes)教授,先后获哲学与认识论博士预备资格文凭及人文科学(哲学学科)博士学位;1998年6月—12月,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访问学者,学术指导:EHESS研究主任德里达(Jacques Derrida)先生;2004年11月-2005年5月,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南锡第二大学哲学与科学史实验室·彭加勒档案馆、维耶曼档案馆做高级研究学者,学术指导:海因茨曼(Gerhard Heinzmann)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国现当代哲学、法国理论、思想体系史与西方思想文化史。
主要著译作品:《傅科》,台湾三民书局东大图书公司1999年10月版;《凝视之爱——福柯医学历史哲学论稿》,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5月版;《福柯》(德勒兹著,于奇智译)?载《福柯·褶子》,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年9月版;《后现代主义辞典》(副主编并撰33个词条),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1月版;《胡塞尔哲学中的发生问题》(德里达著,于奇智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4月版。
主要学术论文:“福柯人论之分析——从知识考古学的观点看”,《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5年第8期;“后现代思想家G.德勒兹”,《国外社会科学》(双月刊)1996年第5期;“福柯及其生平、著作和思想”,《国外社会科学》(双月刊)1997年第1期;“理解与误解:福柯在中国”,《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8年第2期;“试论福柯的‘人文科学考古学’,《哲学研究》(月刊)1998年第3期;“传统考古学与福柯考古学”(法文:L’Archéologie Habituelle et l’Archéologie Foucaldienne)《法国和外国哲学杂志》(Revue philosophique de la France et de létranger)(法国巴黎,季刊,总第1133期)1999年第2期(AHCI(《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PhilosopherIndex收录));“萨特与造反理性观”,《二十一世纪》(香港)2003年第4期;“列维:知识分子的使命”,《现代哲学》2003年第4期;“关于康德启蒙运动问题的福柯论说”,《法国哲学研究》第1辑,人民出版社,2005年3月;“福柯如何对待马克思?——一项环视学的尝试性探索”,《现代哲学》2007年第4期;“易、他者与自我——循于连、德勒兹与伽塔利而道”,《哲学研究》2008年第3期;“五月风暴与哲学沉思”,《世界哲学》2009年第1期;“Reflections on Governmentality”(“治理术反思”,论文、独著),in Governmentality Studies in Education, M. A. Peters, T. Besley (Eds), Rotterdam: Sense Publishers, 2009;“主论证与二值原则的抛弃——第奥多鲁、亚里士多德和维耶曼”,《哲学研究》2010年第7期;“从康德问题到福柯问题的变迁——以启蒙运动和人文科学考古学为视角”,《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5期。
目前承担课题:“福柯后期政治哲学思想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1年度)。
获奖情况:广东省2010-2011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获奖成果:从康德问题到福柯问题的变迁,《中国社会科学》2011.5.
电子邮箱: qizhinancy@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