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朱元璋传》读书笔记
寒假在家闲来无事,找来吴晗先生的《朱元璋传》。一直以来对吴晗先生怀有无限的崇敬之情,借此机会说说自己对这本书的一些看法。
翻开书首先翻到吴老的自序,在这篇自序中看到了其对这本书的重视和谨慎。吴老这本书,前后经过二十年,写了四次。我看到的便是最后这次的作品。第一个本子叫《明太祖传》,出版于一九四四年六月;第二个本子叫《朱元璋传》,一九四八年八月写成,第二年四月出版;同时在这篇自序中我还看到了建国之初的一些政治因素对历史作品的影响。吴晗先生也多次提及了农民战争及阶级斗争的问题。
出身最底层的朱元璋,一场瘟疫,夺走了大部分亲人的性命,他走投无路去了寺庙,作了行脚僧。后来受明教和形势所迫影响加入红巾军,开始了自己的起义建立明王朝的生涯。从最初的跟随郭子兴,到后来建立自己的军队,同时身边聚集了同乡亲友、朋友,一群卓越的文臣武将(徐达、刘基、常遇春、李善长等),从定远起步,但自己却被四面包围,但北方的农民军正好作为屏障,抵挡住了元朝军队。朱元璋,面对最大的敌人,就是长江流域上游的陈友谅和下游的张士诚、方国珍,处于两线作战,他先艰难地打败了志骄的陈友谅,接着在去对付器小的张士诚,统一了南方。此时,北方的农民军基本与元军相互抵消,被灭了,元朝内部争权夺利、相互排挤,掌握实权的王保保被众人排挤,朱元璋趁此机会,一举将蒙古贵族赶到漠北,由南向北统一了中国,但元军的实力尚存,一直是大明王朝的最大隐患。西部和云南等剩余势力的征讨,成就了大明江山的版图。?
朱元璋打下了整个大明江山,开始了自己的守江山的梦想。首先制定了各项的规章制度,颁布法律《大诰》。同时为了子孙后代能够更好的守护朱家江山,明太祖对与自己一同打下江山的兄弟们下手了。明初四大案:胡惟庸案(废了丞相之职,独揽大权,解决淮人集团与非淮人集团的政治斗争,诛杀功臣)、蓝玉案(把军中勇武刚强之士差不多杀个干净,两案共涉及四万人)、空印案、郭恒案(严惩朝廷和地方的官僚奸贪舞弊,连坐被杀者七、八万人),每次都数以万计的人被杀。
都城的选择,北面是随时都会来侵略骚扰的蒙古部落,南面是漫长的海岸线,无法有效防御,实施海禁国策,后来的倭寇骚扰也让明朝吃尽苦头。赋税多集中东南,定都北方则,运输线长,耗费巨大;定都南京则主要威胁来自北方,北方防线又不能太弱;折衷,定都西安、洛阳,国家的中心,各地税收运输都差不多长,定都南京也就成了定局,南京算是自己的发家之地,同时南京极其周边城市大多富庶,环境舒适。? 不过由于功臣都被清除,北方的边防依赖明太祖的儿子们了,燕王朱棣,宁王朱权,几个有实力的儿子都被分封到北方,本意是让他们替自己的孙子抵御蒙古军的骚扰,谁曾想自己死后,他们严重地威胁到继任的皇帝本身位子,燕王朱棣,靖难之役,夺取了本该属于孙子的王位。
为了朱家能万事流传,在科举取士上,朱元璋和刘基制定了被后世视为顽固迂腐,禁锢士人思想的八股文。四书经注,段段相对、不准说自己的话,只能代圣人立言。
在农业和商业方面,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商人即使有钱也没有社会地位,在商人的服饰方面也有要求。这项政策在整个世界慢慢通过商业慢慢融合的环境下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对以后的经济政策和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颇大。
人民分为匠户(原来元朝时期的工匠是蒙汉贵族的奴隶)有所改善,但匠户生产多为官办,而且是终身制,匠人缺乏生产和改良的动力;军户(卫所制),战时为兵、平时为农,因此明朝拥有了数目众多却毫无战斗力的军队,带兵的将领都是作战前夕才由皇帝决定,皇权得到最大限度的维护;大部分的农户,放任自由,贫穷困苦,全国的赋税来自他们,田税和丁税,管理和维护则多来自家族和地方绅士的辅助。
同时朱元璋建立了自己的特务机构——锦衣卫。在巩固政权和打击开国功臣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朱元璋总是亲力亲为的做事,为子孙后代的长治久安,制定从他的角度看来最为妥当的策略,过于苛刻的祖宗之法不可变,搞得后来的子孙们焦头烂额,弊政和国事变得越来越难以收拾。? 当初为环境制定制度时,伟大、高瞻远瞩的朱元璋勤劳了一生,为后世子孙创立了当时来说可能最合理最现实,或者说最完美的制度规划,但环境不会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个不可变的祖宗之法,漏洞百出,弊端越来越一发不可收拾,于是貌似强大的明帝国在末期的风雨飘渺后,轰然倒塌。?
但是,在那个年代的大环境下,作者给人的感觉总是那么的阶级分明。当然,站在作者立场上看这些也就无可厚非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