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英寸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ppt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卷轴法制备及转移30英寸石墨烯透明导电薄膜 参考文献:Sukang Bea, Hyeongkeun Kim. Roll-to-roll production of 30-inch graphene films for transparent electrodes. Nature nanotechnology. 5, 574-578(2010) 主要内容 石墨烯由一层二维平面排列的C原子层组成,其中C原子以sp2杂化连接排列在正六边形的晶格点阵上。 石墨烯简介 石墨烯不仅是已知材料中最薄的一种(理论厚度只有0.35nm),还拥有极高的强度和导电性,结构稳定,其理论比表面积更是高达2630m2/g。 石墨烯的结构与形貌 左图(STEM):A.K.Geim, Reviwers of Modern Physics, VOL 81, MARCH 2009 中图(AFM):Vincent C.Tung, Nature Nanotechnology, VOL 4, JANUARY 2009 右图(TEM):Jun Zhu,Nature Nanotechnology,VOL 3,SEPTEMBER 2008 研究背景 传统的应用于太阳能电池、触摸传感器的透明电极都是用铟锡氧化物(ITO)制备的。它的方块电阻低于100Ω/□,透光率达到90%,并且可以扩大生产。 相比而言,目前已报导的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生长在镍基底上的石墨烯薄膜的方块电阻为280Ω/□左右,且其尺寸最大为厘米级。 此外,CVD法是热沉积过程,这就不可避免地要求一个坚实的镍膜作为基底以抵抗接近1000℃的高温,并且在后期还要通过化学刻蚀除去催化金属膜。 这同时也是直接用此方法制备石墨烯的阻力所在。因此,必需要想办法将制备出的石墨薄膜转移到其它基底上。 制备工艺流程 这种卷轴式转移石墨烯薄膜的方法主要有三个步骤: Ⅰ、将聚合物膜粘在铜箔上的石墨烯膜上; Ⅱ、化学刻蚀除去铜箔; Ⅲ、将石墨烯薄膜转移到目标基底上。 设备装置图 将铜箔卷在直径为7.5英寸的石英管的外侧,并装入8英寸的石英管式反应器中。 下面的图片显示了铜箔在高温下与甲烷和氢气反应的过程。 在120℃下通过卷轴式转移法将石墨烯薄膜从热释放聚合物膜上转移到PET薄膜上。 超大尺寸透明石墨烯薄膜转移到了一张35英寸大小的PET薄膜上。 通过丝网印刷过程将银浆电极负载于石墨烯/PET膜上。插图显示了装配有银电极的3.1英寸大小的石墨烯/PET面板。 装配好银电极的石墨烯/PET薄膜触摸屏表现出了出色的柔韧性。 以石墨烯为基础的触摸屏面板通过控制软件与电脑相连接。 结果分析与总结 用卷轴法转移石墨烯薄膜至石英基底的紫外-可见光谱图。石墨烯薄膜每多转移一次(在原来的基础上再加一层石墨烯),它的透光率就降低2.2%~2.3%。 卷轴式干法转移的石墨烯薄膜的方块电阻与以热释放胶带基底及PMMA为基底的湿法转移的薄膜的方阻之比。 石墨烯触摸面板可以抵抗6%的应变力(承受应变的能力主要受印刷在石墨烯薄膜上的银电极的限制,而不是石墨烯本身),而ITO面板只能抵抗2~3%的应变力。 综上所述,在超大规模铜箔上,通过卷轴式生产法制备出了石墨烯薄膜。通过多次转移和化学掺杂,石墨烯薄膜的电学性能和光学性能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因此可以预测,在不久的将来,这种卷轴式CVD法将实现规模化生产制备柔性的导电石墨烯薄膜,并应用于透明电极以代替ITO。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