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教学设计 中华大街小学 四年级语文 陈芳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二首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教学目标: 1、正确的认读本课2个生字,掌握4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 借助课外资料和注释,了解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3、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感悟,体会诗人坚定不移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 4、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和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 ?? 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 教学准备 课件,课前收集陆游的生平及本诗的创作背景。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一、导入 师: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璀璨星辰,透过诗词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触摸到诗人的脉搏。开学这一段我们已经背诵了不少诗句,请同学们背一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南宋时期的一位杰出的诗人——陆游的心灵深处,品读他的这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二、初读阶段 1、了解学生对作品的预习情况(请两个孩子到黑板上默写) 2、了解作者 对陆游,你有哪些了解?把你课前搜集的资料与大家交流。 (学生可能交流陆游的生平、作品等)在互相交流的基础上出示诗人的图片和简洁扼要的介绍(陆游生平和著名作品) 3、检查自读情况,是否读正确,通畅了。 4、你还有那些不太懂或不理解的地方 (僵卧----挺直躺着。表现出了诗人年老体衰的身体状况。孤村-----与世隔绝的山村。描述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戍轮台-----守卫边疆。轮台指新疆的轮台县,这里指北方的边疆。夜阑----夜深了。铁马----披着铁甲的嘛,这里指战马。) 三、理解阶段 1、读了这首诗,你学懂了什么?(学生交流自己理解的字词或诗句意思)此时,我们更多的关注是学生是否了解了诗的大体意思,对于诗中所描绘的意境有多少了解,能否体会出诗人的心情来。 2、引导学生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心情(僵卧 孤村 不自哀 尚思 夜阑 铁马 冰河)等词语的解读,在朗读中体会作者,感悟作者。 3、再次引入诗人中年时代和晚年生活背景,加深对《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理解。引导学生回忆《示儿》进一步感受诗人的人品。 4、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心情。 ??读到这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师总结过渡:诗人一生志在收复失地,平定天下,但被只贪图享乐的权贵及统治者所排斥,只能罢官归隐,过着穷困的日子,可是他一点也不自哀,虽年迈力衰,但报国杀敌之心更加强烈。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才有了“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名句。(指导学生读后两句诗) 四 指导朗读,背诵 结合孩子们喜欢背诵的特点,对本学期经典诵读的一个展示,也为学生学习诗词打好心理准备。 几乎所有的孩子在预习的过程中已经背过诗歌,通过学生的默写,初步看一看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本诗的生僻字较多)同时也是对孩子读书情况的一个了解。 通过对诗人的简单了解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 即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也初步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了解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就孩子刚才的默写进行教学,先纠正错字,改正,指导书写。此环节教学的重点部分,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互助加深对诗的理解。 单纯的就诗句来学诗句,体会作者的心情,既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不能实现我们的教学重点,此时介入作者中年时期的生平资料与诗词的了解串联起来,由人到诗,再由诗到人,对孩子体会作者心情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课后小记 虽然说教无定法,但是我们在古诗教学中仍然存在着极大的迷茫,真是不知道应该如何创设一种教学的方法,使学生能够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次是我们荣幸,蒙受了几位优秀的老师给我们的孩子上了一次诗词教学课,受益匪浅。也是因为如此,我们的学生在预习的时候,更加的卖劲。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预习的过程中,背过了诗歌,并查明了诗意,了解了作者。也因此我们借此东风,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就突发奇想,稍微变换了一下教学思路,先让孩子进行默写,除了想对学生的生字掌握有个摸底,更想看看学生到底在预习什么。第二个变化是把作者的生平穿插在了教学的中间,就是想帮助孩子体会作者的情感,体会作者的豪情万丈,赤子之心,爱国之情,实现我们的教学重点。 走出教室,很是感慨,学生查阅的资料很详尽,青年中年晚年,也能背出好几首作者的作品,诗句的意思也都查阅出来了。可很多学生并没有向我们预期的那样,慷慨激昂的去朗诵诗歌,去发自内心的感悟作者。学生的意识只是停留在了老师的指导之下的表面现象,并没有真正的走进作者,孩子根本不会运用资料,更不用说结合资料来谈感受了,查资料是为了知作者,明诗意做准备的,孩子不知道。现在资料和文本是脱节的。其次是朗读,朗读很不到位,思之,还是因为孩子不理解诗人,怎么能读出诗人的情感?在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