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究及研究方法.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让·皮亚杰1896年8月9日出生于瑞士的纳沙特尔。皮亚杰的父亲亚瑟·皮亚杰是一位纳沙持尔大学教授,主要是研究中世纪的历史与文学。 由于皮亚杰的父亲所学的是人文领域,他十分重视皮亚杰的科学观念,更着重于培养皮亚杰对于事实的讲求与爱好;皮亚杰的母亲丽贝卡·杰克逊则是一位虔诚的宗教徒,她坚持让皮亚杰接受严格的宗教训练,并且为皮亚杰选择了一位对哲学颇有研究的教父科努特。 皮亚杰是家中的长子,这样的家庭背景使得皮亚杰有机会去接触与思考有关哲学和科学的知识,进而发展出一套属于皮亚杰他自己独到的思想与见解。由于父亲的教导,使得皮亚杰重视以科学的系统性来求知。 ? 皮亚杰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他于1932年出版的《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中。他把儿童关于社会关系的认识、道德认知和判断看作是道德品质的核心。他认为道德认知发展不是来自生物成熟,也不是从环境中直接将只是内化,而是儿童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将新知识与已有只是经验联系起来,对其所理解的经验不断建构来实现的。 皮亚杰是从儿童对规则的态度、对行为责任的判断、儿童的公证观念以及对惩罚公正性的判断几方面,来对儿童道德认知发展过程进行研究的。 1.从单纯的规则到真正意义的准则 皮亚杰对儿童道德判断的研究是从考察儿童对规则的态度开始的。他不是研究儿童对从成人那儿接受来的道德准则的态度,而是研究儿童在玩弹子游戏时对游戏规则的态度。他和他的合作者分别同日内瓦5—13岁的孩子们玩弹子游戏,向儿童提出这样一些问题,如“这些规则是从哪里来的?”“这些规则每个人都必须遵守吗?”一次来考察儿童的规则意识和对规则的执行情况。观察发现,年幼儿童虽然都说自己是按规则进行游戏的,而实际上却是各自按照自己的想象去执行规则,玩着“自己”的游戏,而不理会规则的规定。年长一些的儿童由于产生了真正的社会交往和社会合作,逐渐意识到有义务去遵循这些规则,只有在此时,单纯的规则才变成了行动的准则,规则才成为对儿童行动具有约束力的东西。 2.从客观责任到主观责任 皮亚杰采用对偶故事法,研究儿童在面临一定的道德情境时,是如何对行为责任进行的判断的,是从行为意向去判断,还是从行为结果去判断?对偶故事涉及过失行为和说谎行为。下面是两个对偶故事的实例。 【对偶故事一】 A. 一个叫约翰的小男孩正在他的房间里玩,妈妈叫他去吃饭。他走进餐厅时,门后有一把椅子,椅子有一个盘子,盘子上有15个杯子。约翰推门时无意间碰到了盘子,打碎了15个杯子。 B. 有个叫亨利的小男孩。一天妈妈出去的时候,他想偷吃饭橱里的果酱。他爬到椅子上去拿果酱,但是够不着。他使劲够,结果碰掉一个杯子,打碎了。 【对偶故事二】 A. 有一个小孩叫朱利安,他的父亲出去了,朱利安觉得玩爸爸的墨水瓶很有意思,于是就玩了起来。后来,他把桌布弄伤了一小块墨水渍。 B. 一个叫奥古塔斯的小男孩发现他爸爸的墨水瓶空了。在他的爸爸外出的那一天,他想帮爸爸把墨水瓶灌满,这样他爸爸回来时就能用了。但在打开即将空的了的墨水瓶时奥古塔斯把桌布上弄上了一大块墨水渍。 针对以上对偶故事,要求儿童回答:这些孩子的过失是否相同?这两个孩子中哪一个更不好,为什么? 结果发现,年幼儿童往往根据行为造成的客观损失后果的大小来判断行为的严重程度,即注重行为的客观责任;年长儿童则能根据行为者的意向来判断行为,即注重行为的主观责任。这两种道德判断形势有部分重叠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主观责任感逐渐取代客观责任感而取得支配地位。这一过程正是道德法则内化的过程 3.从服从的公正到平等和公道的公正 皮亚杰利用教师和家长偏爱顺从他的学生和孩子的日常事例,编制一些故事,要不同年龄的儿童对这种偏爱行为是否公平做出判断。结果发现,7岁、10岁、13岁是儿童公证观念发展的几个主要时期。这三个阶段的儿童在进行公正判断时分别以服从、平等、公道为标准。7岁前的孩子认为听话的行为就是好的行为,按自己意愿行事就是坏的行为。分不清服从和公正的区别。10岁左右的孩子认为平等(公平)的行为就是公正的。13岁左右的孩子已能用公道不公道作为道德判断的标准。这意味着他们已不是根据单纯的、僵化的规则来判断,而是考虑到他人的具体情况,处于同情和关心来做出道德判断。公道是一种高级的平等,是公正的高级形式。 公证观念的发展与儿童的社会交往和社会合作的发展有关。儿童的公证观念不能在成人的约束和强制的条件下得到发展,它的发展恰恰要以放弃成人的约束和强制为代价。 4.从抵罪性惩罚到报应性惩罚 皮亚杰与儿童日常生活中常犯的过错行为为内容,设计了一些惩罚的故事,每个故事后都提出了2—3中惩罚方式供儿童选择,以便了解:在儿童心目中什么样

文档评论(0)

jyf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53235235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