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低碳经济发展视角下的我国土地利用和管理研究
摘要: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要求我国转变土地利用的管理思路和模式。文章从综述低碳经济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入手,重点剖析了我国东北、华北和华东三个地区目前低碳经济型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最后从经济、法制、市场等角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土地利用管理对策。
关键词:低碳经济土地利用碳排放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015-02
一、引言
纵观人类发展历程,在由原始文明走向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过程中,能源资源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然而,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人口的激增,能源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所造成的一系列环境问题越来越困扰着我们,甚至阻碍了我们的进一步发展,这一切都值得我们反思。于是,近些年学术界有关“低碳经济”、“低碳生活方式”、“碳足迹”、“低碳社会”等一系列新概念应运而生。为了适应低碳发展的新潮流,探索如何创建低碳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2008年就设立了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土地利用规划的碳减排效应与调控研究》,力图在揭示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效应机理基础上,通过创新土地利用规划技术,形成低碳排放的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在此背景之下,本文拟从低碳经济发展的视角出发,探讨我国土地的利用和管理。
二、低碳经济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近十年,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低碳经济给出过定义。2003年2月,英国政府在其发表的《我们能源之未来:创建低碳经济(low-carboneconomy)》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生活标准和更好生活质量的途径,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刘春玲(2011)在综述国内外学者对低碳经济的界定的基础上,认为低碳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尽管国内外对低碳经济的定义表述都不尽相同,但是所表达的基本思想是相同的。笔者在此基础上概括低碳经济的定义为:低碳经济是一种力求资源低开采高利用、废弃物低排放、环境治理全程控制的全新的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在这种经济发展模式下最终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二)低碳经济型土地利用的内涵
低碳经济型土地利用就是兼顾“低碳”和“经济”,综合考虑土地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以及社会价值,实现土地利用的“低排放、高效率、高效益”的土地利用(彭欢,2010)。也就是说,既要发展集约型土地利用与开发模式,又要采取各种方式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因此,这就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方案,通过对土地利用类型、利用结构和方法的有效控制,更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以打造低资源和环境成本、高经济和社会利益的双赢局面。
三、低碳经济型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要研究低碳经济型土地利用,主要应考虑的便是碳排放问题。就目前而言,由土地利用导致的碳排放有两种:直接碳排放和间接碳排放。直接碳排放是指由于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变或保持导致的碳排放,如围湖造田、草场退化、种植制度的改变等。间接碳排放是指土地利用过程中的人为源碳排放,如交通用地尾气、矿产品开采工艺排放等。由此可见,土地利用过程中的碳排放现象比比皆是,且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碳排放量也与日俱增。如何管理好土地利用以减少碳排放是目前全球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对我国这样碳排放总量居全球第二的国家(王铮和朱永彬,2008),尤其需要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土地类型变化不当往往不利于碳蓄积,会加剧碳排放。如森林砍伐会直接导致地上生物量排除,土壤呼吸加剧;农牧林地被建设用地所占有,生物量便会被清除、土壤被掩埋和收集;草地转变为农田会加剧土壤呼吸,从而减少了碳素向土壤的分配等等。这一切都是因为土地利用类型转换不当引起的碳排放。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在低碳经济理念倡导下,中国政府逐渐重视对土地利用的管理,力求土地利用朝着低碳和经济的方向发展,顺应自然发展规律,力求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发展。但是中国六大区域(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仍然存在一些不利用陆地生态系统碳蓄积的问题,其中尤以东北、华北和华东三大区域的问题最为显著。
(一)东北地区过快的农业发展扰乱了自然生态系统
根据国家统计局1999年和2010年统计的数据显示,1996年东北三省耕地总面积达顷,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6.55%;到了2008年,东北三省耕地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