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化学-储氢材料.ppt

  1. 1、本文档共8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能源危机 无论是煤炭、石油还是天然气,作为不可再生的天然的化石能源,其资源总量是有限的。据测算,以目前的开采速率,这三种天然一次能源的供应,石油还能维持约40年,天然气(常规)约50年,煤炭240年。 1.1、能源危机与环境问题 化石能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石油、煤炭等主要能源将在未来数十年至数百年内枯竭!!! 化石能源的使用正在给地球造成巨大的生态灾难-温室效应、酸雨等严重威胁地球动植物的生存!!! 人类的出路何在?-新能源研究势在必行!!! 1.2、氢能开发,大势所趋 氢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元素,资源无穷无尽-不存在枯竭问题 氢的热值高,燃烧产物是水-零排放,无污染 ,可循环利用 氢能的利用途径多-燃烧放热或电化学发电 氢的储运方式多-气体、液体、固体或化合物 体积比较 Novel Solid materials for hydrogen storage 1.5 金属氢化物储氢特点 反应可逆 氢以原子形式储存,固态储氢,安全可靠 较高的储氢体积密度 Position for H occupied at HSM 1.5.1 金属氢化物储氢 目前研制成功的: 镁系 稀土镧镍系 钛铁系 钛/锆系 1.6、配位氢化物储氢 碱金属(Li、Na、K)或碱土金属(Mg、Ca)与第三主族元素(B、Al)形成 储氢容量高 再氢化难 (LiAlH4在TiCl3、 TiCl4等催化下180℃ ,8MPa氢压下获得5%的可逆储放氢容量) 金属配位氢化物的主要性能 SEM images of NaAlH4 with different particle size Hydrogen storage capacities of Ti-doped NaAlH4 1.7、碳纳米管(CNTs)储氢 氢含量比较 纳米碳管吸附储氢: Alkali-doped carbon nanotubes 1.7.1 Adsorped hydrogen on non-carbonaceous nanotubes 1.8、Adsorped hydrogen on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Metal-organic framework(MOF-5) Impact of organic linkers on hydrogen storage capacities of MOF 1.13、 氢能离我们还有多远? 氢能作为最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近10多年来发达国家高度重视,中国近年来也投入巨资进行相关技术开发研究 氢能汽车在发达国家已示范运行,中国也正在筹划引进 氢能汽车商业化的障碍是成本高,高在氢气的储存 液氢和高压气氢不是商业化氢能汽车-安全性和成本 1.9、金属氢化物的能量贮存、转换   金属氢化物可以作为能量贮存、转换材料,其原理是:   金属吸留氢形成金属氢化物,然后对该金属氢化物加热,并把它放置在比其平衡压低的氢压力环境中使其放出吸留的氢,其反应式如下: 放氢,吸热 吸氢,放热 反应进行的方向取决于温度和氢压力。   实际上,上式表示反应过程具有化学能(氢)、热能(反应热)、机械能(平衡氢气压力)的贮存和相互转换功能。 放氢,吸热 吸氢,放热   这种能量的贮存和相互转换功能可用于氢或热的贮存或运输、热泵、冷气暖气设备、化学压缩机、化学发动机、氢的同位素分离、氢提纯和氢汽车等。 放氢,吸热 吸氢,放热   由上面的反应式可知,贮氢材料最佳特性是在实际使用的温度、压力范围内,以实际使用的速度,可逆地完成氢的贮存释放。   实际使用的温度、压力范围是根据具体情况而确定的。   一般是从常温到400℃,从常压到100atm左右,特别是以具有常温常压附近的工作的材料作为主要探讨的对象。   总之,金属(合金)氢化物能否作为能量贮存、转换材料取决于氢在金属(合金)中吸收和释放的可逆反应是否可行。   氢在金属合金中的吸收和释放又取决于金属合金和氢的相平衡关系。   影响相平衡的因素为温度、压力和组成成分,这些参数就可用于控制氢的吸收和释放过程。 1.10、储氢材料应具备的条件   ① 易活化,氢的吸储量大;   ② 用于储氢时生成热尽量小,而用于蓄热时生成热尽量大;   ③ 在一个很宽的组成范围内,应具有稳定合适的平衡分解压(室温分解压2~3atm);   ④ 氢吸收和分解过程中的平衡压差(滞后)小;   ⑤ 氢的俘获和释放速度快;   ⑥ 金属氢化物的有效热导率大;   ⑦ 在反复吸、放氢的循环过程中,合金的粉化小,性能稳定性好;   ⑧ 对不纯物如氧、氮、CO、CO2、水分等的耐中毒能力强;   ⑨ 储氢材料价廉。 1.11 影响储氢材料吸储能力的因素   ① 活化处理   制造储氢材料时,表面被氧

文档评论(0)

iri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