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汉武帝为了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需要“有为”的政治思想作支撑,那么什么样的思想符合当时统治的需要呢?汉武帝开了论证会。当时各派纷纷发言,气氛热烈。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1、根本目的: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 新儒学“新” ? 董仲舒在先秦儒学思想中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边境不宁 ▼诸侯王势力割据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土地兼并严重 ▼阶级矛盾尖锐 董仲舒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过程中的关键人物。有人评价董仲舒是‘儒学大师“,也有人说他是”千古罪人“。这两种结论评价的依据主要是董仲舒的思想。那么,他的思想哪些是积极可取的?哪些是今天应当扬弃的?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表现 思 想 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政 治 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 教 育 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使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从此,教育被儒家垄断。 * * *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必修(3)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一单元 二.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影响:儒学成为正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背景:从“无为”到“有为” 知识拓展题 儒家思想经历: 春秋时期,应运而生 →战国后期,蔚然大宗 →秦朝时候,遭到打击 →西汉初年,逐渐复苏 →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 中国的学术思想在不断的相互渗透、改造,以适应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同时又将反作用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 儒 学 的 发 展 百家争鸣 孔子 孟子 荀子 创始人 发展 改造 系统 完整 蔚然大宗 人数众多 沉重打击 春 秋 战 国 秦 ? “焚书坑儒” 秦始皇三十四年(BC213年),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盛大宴会。博士(儒家)70人上前祝寿,仆射(主管博士的长官)周青臣当面歌颂秦始皇完成统一的功德,博士淳于越(齐人)却建议始皇效法周分封子弟功臣,说:“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主张禁止诸生引证《诗》、《书》和百家语,以古非今——“入则新非,出则巷议”,诽谤朝庭,“惑乱黔首”,提出了“焚书”的建议,得到始皇的认可。当时所焚之书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统一前的列国史记;二是百姓收藏的《诗》、《书》等百家语。一律全部要焚烧。还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如:有敢私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凡要学习的一律以吏(法)为师。严厉贯彻焚书令,使古代的文化典籍遭到极大的破坏。 焚书的第二年,一些方士、儒生诽谤秦始皇。始皇派御史追查,将460多名方士和儒生以妖言惑众之名在咸阳活埋,史称“坑儒”。 焚了哪些书,又保留了哪些?手段如何? 政治上 大统一 经济上 大统一 思想上? 1、统一六国 2、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皇权至高无上,中央设三公,地方废分封设郡县。 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车轨,修驿道 文化上 大统一 统一文字 秦朝暴亡的原因? 秦始皇为什么要“焚书坑儒”? 秦 朝------ 国家统一、要求稳定、 加强皇权、中央集权 政治、经济 地方 中央 皇帝 皇权至上 大统一的时代 评价“焚书坑儒”? 思 想 ? “百家争鸣” 不利于政策实行、社会稳定、思想统一 1、统一了思想,有利于国家的稳定; 2、使古代的文化典籍遭到极大的破坏; 3、钳制思想,摧残了文化,不利于思想上的活跃 一家 时代的需求——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以法家为教,焚书坑儒 秦 汉 汉初形势 战争破坏社会凋弊 “无为” 黄老之学(道家)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与民休息 宽松 百家复兴 儒学复苏 面对汉初如此形势,如果你是刘邦,你会怎样做? 吸取秦暴亡的教训,西汉初年统治者在治国思想上走向另一个极端, 从严法治国的法家到无为而治的道家 亡于政而非制 西汉初期以“无为”的黄老之学为统治思想,会出现怎样的后果呢? 1、经济恢复 2、社会稳定 3、生活改善 “无为”——中央软弱无力 匈奴——和亲; 诸侯国、豪强地主——放纵、姑息 民族矛盾 阶级矛盾 积极: 消极: 一、从“无为”到“有为” 无为而治(道) 原因 表现-----休养生息政策 影响 -------积极影响 ------- 消极影响 “有为” 加强中央集权, 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 从“无为”到“有为”的原因: 可能性: 必要性 边境问题 王国问题 土地问题 经济恢复,社会安定,国力日盛 如果你是当时的法家或道家或儒家的代表人物,根据当时的形势请分别说明自己的主张及理由。 创立三纲五常的伦理家 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的“有为”包

文档评论(0)

iri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