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高考》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第三部分专题十四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ppt

《大高考》2016届高考历史(全国通用)第三部分专题十四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异 生产资料 所有制 绝对的、彻底的公有制 多种所有制并存 分配原则 平均主义分配 多种分配形式 经济运 行机制 绝对计划调节 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 作用和实 践效果 战胜了国内外敌人,但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使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并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突破提示】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次改革的主要内容缺失,进而从对内容的知识评价、史观、联系热点等宏观角度来进行客观分析和认识。 【问题精要】 (1)主要缺失: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全盘否定,有利于推动对僵化模式的改革,但也造成人们思想的混乱,增添改革的阻力;勃列日涅夫宣布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做法,忽视了对经济困难的充分认识,阻碍了改革的进程;戈尔巴乔夫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太快太仓促,导致国内局势逐渐失控(直接原因: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阻力重重)。 战后苏联经济改革的主要缺失及认识 (2)理解认识:①知识角度: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是战后苏联进行多次改革的根源。赫鲁晓夫改革侧重于农业方面,勃列日涅夫改革主要侧重于工业方面,二者都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而戈尔巴乔夫制定经济发展的加速战略,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以苏联解体告终。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是苏联解体的历史根源。 ②史观角度:从全球史观来分析,在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时期,全球经济呈现“半球化”的发展模式,即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两分天下,互相斗争、此消彼长,可以带来很多值得深思的经验和教训。 ③热点角度:中国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给经济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活力。从这一现实热点出发,横向对比,对苏联改革留下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和深思是非常必要的。 【纵向连线】 苏俄(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1.1917~1927年 (1)主题:摆脱政治经济危机,向社会主义过渡。 (2)措施:先后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3)特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使用行政和军事手段直接过渡;新经济政策是遵循市场价值规律实行间接过渡。 (4)结果: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适应了战争需要,但引发了政治经济危机;新经济政策恢复了经济,巩固了政权,找到了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但随着形势发展被逐步放弃。 2.斯大林执政时期 (1)主题:建立社会主义,实现工业化。 (2)措施:“斯大林模式”。 (3)特征: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的计划经济,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4)结果:国家按计划调配和使用全部人力、物力、财力,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但是后来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1)主题:改革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提高综合国力。 (2)措施: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改革;1964年勃列日涅夫改革;1985年戈尔巴乔夫改革。 (3)特点: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尽管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仅是做了一些修补;戈尔巴乔夫对“斯大林模式”进行了根本性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最终失败。 【横向链接】 世界近现代历史上三大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   模式 角度   西方模式 (英国) “斯大林 模式” 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模式 生产资料所有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 生产资料 公有制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 工业化 道路 先轻工业后重工业 优先发展 重工业 农、轻、重协调 农业制度 资本主义 大农场 集体化 农庄 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 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高度集中的计 划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治制度 君主立宪制、内阁制、两 党制 苏维埃体制(高度集权)、一党制、终身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综合·研判思路 知识·巧记速记 重点·突破方法 专题十四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的 社会主义建设 知识点一 俄国十月革命 【知识体系】 一、背景 1.经济: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但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2.政治:20世纪初的俄国进入__________发展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帝国主义 3.国际: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激化了俄国的各种社会矛盾。 4.现实:二月革命后出现__________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二、进程 1.“四月提纲”:列宁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_____________转变的任务,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2.七月事件:临时政府血腥镇压群众的反战运动,布尔什维克党活动转入地下。 3.武装起义:1917年11月,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莫斯科等城市的武装起义也相继取得成功。 临时政府 社会主义革命 三、结果 1.《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正式宣布临

文档评论(0)

好文精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