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基础变形设计与持力层的选择.ppt

地基基础变形设计与持力层的选择.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 桩基础持力层的选择 3 桩基础持力层的选择 正式大范围施工前: 试桩12棵,基本满足要求。 其中9棵正式的试桩中有7棵终压值未达到5200kN,部分桩在复压后满足设计要求。 正式大范围施工后: 检测10棵桩,每座楼各5棵,有5棵不满足设计要求,其中1#楼2棵,3#楼3棵。单桩承载力极限值在2800~4000kN之间。 桩基检测情况 3 桩基础持力层的选择 静载不合格的工程桩复孔情况 楼 号 桩 号 复孔情况 复孔结论 1# 117# 桩端距角砾层底1.4-1.5m 角砾层厚度比原地勘报告薄 3.0-4.0m 1# 202# 桩端距角砾层底3.9m,桩端附近有0.5m疑似粘土夹层 角砾层厚度比原地勘报告薄0.3-2.4m 3# 18# 桩端距角砾层底0.8m 角砾层厚度比原地勘报告薄2.2-2.4m 3# 114# 桩端距角砾层底0.1m 角砾层厚度比原地勘报告薄1.5-1.7m 3# 189# 桩端进入全风化层0.2m 与原地勘报告不符 3# 306# 桩端距角砾层底2.2m 与原地勘报告相符, 静载合格 规范要求? 3 桩基础持力层的选择 桩端持力层承载力不足(桩端持力层厚度不足;进入全风化层;桩端角砾层粉质粘土含量较高) 挤土效应引起的桩体上浮等 其他因素:如地质条件复杂、基坑降水、压桩机引起地表土体下沉等。 原因分析 3 桩基础持力层的选择 桩底注浆(或复压+桩底注浆)方案 优点:经济 缺点:施工存在困难,承载力存在变数,影响工期 局部补桩方案 优点:受力明确,承载力可控 缺点:群桩效应对桩基承载力和沉降变形有影响,造价高 预应力管桩: 问题:挤土效应明显,承载力有不确定性 钻孔灌注桩: 问题:群桩效应及不同桩型的变形协调 补长桩及后注浆 处理方法 3 桩基础持力层的选择 3.2 某大型高层综合体 工程概况 该工程为一栋多功能综合楼,地上部分分为4部分:①28层筒体塔楼,②26层塔楼,③18层楼,④纯地下部分。采用桩筏基础。筏板长78.6m,宽35.9m,梁板式,板厚0.6~1.0m,梁高2.18~2.30m,埋深11.0m,采用沉管灌注桩,桩径500,桩长21.5m,共752根,满堂布置,两种桩距1.8*1.8和1.8*2.1。单桩承载力特征值1100kN 。 3 桩基础持力层的选择 地质条件 筏板基础基底位于第4层粉土层。桩端持力层位于第8层粘土层。 层号 土层名称 孔隙比 Es1-2 Es2-3 厚度m ④ 粉土 0.75 4.8 6.5 4.6 ⑤ 粘土 0.89 14.9 15.7 4.6 ⑥ 粉土 0.72 12.6 14.5 5.5 ⑦ 粘土 0.69 14.8 17.0 1.7 ⑧ 粘土 1.05 12.7 12.2 6.5 ⑧-2 泥炭土 2.54 6.1 7.7 1.8 ⑨ 粘土 1.31 11.6 11.5 1.7 ⑩ 泥炭土 2.30 5.8 6.1 4.2 ⑾ 粘土 1.01 10.7 11.7 10 3 桩基础持力层的选择 主要表现为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变形,筏板基础的主次梁及筏板开裂、渗漏,上部结构也出现裂缝。 主体结构施工至12层时,底板开始出现渗水; 主体结构完工时,梁板式筏板80%的区格出现渗水、漏水; 三个月后全部区格出现渗水,肋梁出现裂缝; 区格底板沿对角线出现裂缝,底板与肋梁交界处也出现裂缝; 筒体与周边结构交界处底板肋梁全部发生开裂; 上部结构6层以下梁板及填充墙出现裂缝。 工程事故 3 桩基础持力层的选择 桩端持力层选择不当,应选择相对较好的土层,实际第8层平均孔隙比高达1.05,夹层中的e更是高达2.54,压缩模量低,导致沉降大。 桩型不当:挤土桩;孔压难消散;孔压消散后使筏板与地基土脱离,无法分担荷载,摩擦桩无法形成复合桩基; 均匀布桩不当;荷载严重不均,应采用变刚度调平布桩,减小差异沉降。 筏板设计不当;总体上筏板较薄,从刚度和抗渗角度都不利,筒体内外板厚由1.0m变化到0.6m,突变过大,无法传递荷载,引起应力集中,出现裂缝。 原因分析 结语 不论是地基基础设计还是上部结构的设计,最重要的是掌握概念。 理论素养和工程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根植于理性的经验才更有意义。 欢迎指正! Thanks 2015年12月 * * 济南地区深基坑工程截水及回灌技术研究 工程鉴定加固研究所 地基基础变形设计与持力层的选择 报告内容 引言 天然地基浅基础持力层的选择 复合地基浅基础持力层的选择 桩基础桩端持力层的选择 结语 ?????????????????????????????????????? 引言 《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所有建筑物的地基计算均应满足承载力计算的有关规定;设计等级为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zqk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