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音乐的融合 20世纪20年代的新音乐文化 一、20世纪20年代新音乐的特点 与工农革命斗争相结合的群众性音乐运动 开始创建新的专业音乐文化 :科学与民主 逐渐提升到专业性和理论性的高度 20世纪20年代新音乐的特点 1、学校歌曲等群众性音乐创作的专业化 我国近现代新型专业音乐创作开始起步。 彻底摒弃了原来学堂乐歌“选曲填词”和“依词选曲”的创作方法, 吸取西方音乐创作经验与模式、同中国歌词内容相结合,从而表现作曲家对现实生活的种种感受。 从学堂乐歌到学校歌曲的这一转变,标志着我国近代新音乐文化、尤其是声乐创作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萧友梅、赵元任、吴梦非、陈啸空、邱望湘、钱君陶 20世纪20年代新音乐的特点 2、伴奏和柱式音型织体的运用 赵元任《也是微云》片断: 20世纪20年代新音乐的特点 3、艺术歌曲创作的萌芽 中国的第一首艺术歌曲是1920年青主创作的《大江东去》 诗歌(白话文)与音乐的有机结合,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曲调表现力强;表现手段和作曲技法复杂;钢琴伴奏占据乐曲整体构思的重要地位 创造具有民族风格的音乐语言 ,汲取民间小调、戏曲、说唱等音乐的元素 代表:赵元任《听雨》是他根据家乡常州吟古诗的音调加以改造的、《卖布谣》是他根据无锡的方言创作的歌曲 20世纪20年代新音乐的特点 欣赏 赵元任《教我如何不想他》 著名语言学家 这是1926年创作的一首优秀的艺术歌曲 《教我如何不想他》这一作品中,就吸取戏曲音乐素材者来进行创作。 最早懂得运用“调性感情” :以E大调为主,中间转调E—B—e—G—e—E 20世纪20年代新音乐的特点 4、合唱和多声部音乐民族化的初步探索 萧友梅的《春江花夜月》 赵元任的《海韵》 赵元任曾将不少我国民间小调做了多声配置钢琴伴奏的实验 《五更调》、《十杯酒》、《盂姜女》、《老渔翁》、《风阳花鼓》等 我国民间歌调的多声处理 这些作品对在艺术创作上如何使西方多声创作技巧同我国传统音调结合积累了最早的实践经验。 对西洋多声音乐创作技巧的民族化作了初步有益的尝试。 20世纪20年代新音乐的特点 欣赏赵元任 合唱《海韵》 描写了一位渴望自由的少女,不怕大风浪威胁,不愿回家过平淡生活,最后被滚滚波涛所吞没。 以生动的笔调描绘了这位美丽勇敢的少女动人形象,歌颂了她那种酷爱自由的无畏精神,同时对少女的牺牲又寄予了深切同情。 独唱、钢琴伴奏和合唱,表现少女、大海和诗翁三个不同形象 20世纪20年代新音乐的特点 萧友梅 我国近代新音乐文化,特别是近现代新音乐教育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代表性人物。 贡献主要表现在近代专业音乐教育和近代专业音乐创作两个方面。 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先驱 ,先后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我国第一所独立的高等专业音乐学校——上海国立音乐院,为我国的专业音乐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近代音乐创作的主要开拓者和重要作曲家。他开专业创作之先河,创作了《问》、《霓裳羽衣舞》等优秀作品,成为20年代最有影响的作曲家之一。 20世纪20年代新音乐的特点 二、20世纪20年代新音乐的发展 音乐社团的建立和专业演出活动的开展 我国沿海各城市曾先后涌现了如下一批新型的音乐社团:如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上海中华美育会、北京乐友社、上海国乐研究社、北京国乐改进社、北京爱美乐社、北京中华乐社、中华口琴会、大众口琴会等等。 共同特点是以向参加者传授中外音乐知识和技能为主,有些还通过创办音乐刊物来向社会进行更大范围的音乐普及工作和推进有关学术研究的工作。 20世纪20年代新音乐的发展 20世纪20年代新音乐的发展 专业音乐教育的开端 20世纪20年代新音乐的发展 国立音乐院成立 20世纪20年代新音乐的发展 建院初期由蔡元培任院长,萧友梅任教务主任。 1929年7月奉命改制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由萧友梅任校长 主要分为预科、本科、专修科,并正式实行学分制,并且还设有分为高、中、初三级的选科。 另外根据不同专业成立相当于“系”的教学组,校长下设立教务、总务、训导、注册等相当于“处”的行政组。 “兼收并蓄”文化方针 20世纪20年代新音乐的发展 传统音乐专业教学的创建 借鉴了部分西方音乐教学方法和创作经验,传统音乐的创作和教学实践有了较大的发展 ; 民族器乐音乐等传统音乐教育吸收西方音乐教育的经验,开始走上专业化发展的轨道。 20世纪20年代新音乐的发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