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杂多酸作为酯化催化剂存在回收较困难的问题。其改进方案是将杂多酸负载在载体上,形成固载杂多酸,在完成酯化反应后,可通过过滤直接回收套用。 可用作杂多酸的载体很多,如活性炭、Al2O3、SiO2、HZSM-5分子筛、阳离子交换树脂、膨润土等。当载体上吸附了杂多酸,其固体表面有一定的酸度,可在酯化中起酸催化的作用。 第二节 酯化反应基本原理 (4)非酸性催化剂 这类催化剂为近年发展起来的一个新方向,已在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生产中应用。其主要优点是没有腐蚀性,产品的质量好,色泽浅,副反应少。这类催化剂均为金属氧化物及其酯类,如A12O3、SiO2、ZnO、MgO、SnO、TiO2、钛酸四丁酯[Ti(OC4H9)4]等;其中最常用的是铝、钛和锡的化合物,它们可单独使用,也可制成复合催化剂,它们的活性稍低,反应温度一般较硫酸为高,需在180~250℃下进行。 第二节 酯化反应基本原理 二、以羧酸酯为原料的酯交换 1.酯交换反应历程 前已述及,酯交换反应包括醇解法、酸解法和互换法三类,且均为可逆平衡反应。酯交换反应中以醇解为最常用。反应需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常用酸或碱催化。催化剂不同其反应历程也不同。 酸催化的醇解反应历程如下: 第二节 酯化反应基本原理 2.酯交换反应平衡常数 醇解反应平衡常数Kalc的求解与酯化相仿。可表达为: 在醇解反应中,由于羧酸的结构不发生变化,故Kalc将由醇的结构决定,其影响规律与酯化相似。即反应活性为:伯醇>仲醇>叔醇,因此,伯醇可以取代已结合在酯中的仲烷氧基,仲醇也可取代叔醇。但必须指出,烷基的碳原子数不同,结构不同,则影响也不一样。 第二节 酯化反应基本原理 提高醇解转化率的方法,与酯化基本相似,也可以采用把生成的低沸点醇从反应体系中移除的方案。这种方法适用于用高沸点醇来醇解低沸点醇与羧酸生成的酯。例如: 反应中,因甲醇的沸点远低于丁醇,故当把甲醇不断蒸出时,反应就能向右趋于完全。 第二节 酯化反应基本原理 3.酯交换反应影响因素 (1)催化剂 在碱性催化剂中,烷氧基碱金属化合物,如甲醇钠、乙醇钠是最常用的催化剂。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也用碱性较弱的催化剂,例如甲酸钠可用于将聚醋酸乙烯酯转化成聚乙烯醇,并可改善产品的色泽。对某些不饱和酯的醇解,可采用烷氧基铝,其他对反应十分敏感的酯类,也有用有机镁作催化剂的例子。有机锌对α-卤代脂肪酸乙酯与烯丙醇或甲基烯丙醇进行醇解有明显的催化作用,并可避免副反应的发生。有机钛也可作为催化剂。 在酸性催化剂中,最常用的有硫酸及盐酸。当用多元醇进行醇解时,硫酸比盐酸更有效,因为后者会生成氯乙醇等副产物。 第二节 酯化反应基本原理 (2)反应温度 在采用碱性催化剂时,醇解反应可在室温或稍高的温度下进行。采用酸性催化剂时,反应温度需提高到100℃左右。若不用催化剂,则反应必须在≥250℃时才有足够的反应速度。 第二节 酯化反应基本原理 一、提高酯化平衡转化率的工艺措施 1.产品酯的挥发度很高的情况 这类产品酯的沸点均低于原料醇的沸点,如甲酸的甲酯和乙酯、乙酸甲酯等(见表13-3),它们与水形成的共沸物的温度也低于醇。因此可直接从反应体系中蒸出,此时酯含量可达到96%以上。如果进一步把水分除去,酯含量还可提高。 采用常压催化的酯化技术,在过量甲醇或乙醇的条件下可以达到完全酯化的目的。 第三节 酯化技术与反应装置 2.产品酯具有中等挥发度的情况 这类酯,如甲酸的丙酯、丁酯和戊酯,乙酸的乙酯、丙酯、丁酯和戊酯,丙酸、丁酸和戊酸的甲酯和乙酯等,可采用在脂肪酸过量的条件下酯化,并将酯和水一起蒸出的方案。但有时蒸出的可能是醇、酯和水的三元共沸物,这需要视产品的性能来确定。例如,乙酸乙酯可全部蒸出,但混有原料醇及部分水,达到平衡时反应系统中剩余的是水。乙酸丁酯则相反,所有生成的水全部蒸出,但混有少量酯与醇,达到平衡时反应系统中留下酯。 第三节 酯化技术与反应 3.产品酯挥发度很低的情况 对于这烃类情况可根据所用原料醇,选用不同的方法以提高酯化反应的平衡转化率。若用中碳醇(C4~8醇,如丁醇、戊醇、辛醇等),可采用过量醇与生成水形成共沸物,蒸出分水;若用低碳醇(C3以下醇,如甲醇、乙醇或丙醇),则要添加苯或甲苯,以增加水的蒸出量;若用高碳醇(C8以上脂肪醇、苄醇、糠醇或β-苯乙醇等),也必须添加辅助溶剂,以蒸出反应生成的水。 第三节 酯化技术与反应 第三节 酯化技术与反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