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一章 动机 提 纲 一、动机概述 二、动机理论 三、意志行动 一、动机概述 1、定义:动机(motivation) 激发、指引和维持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动机与需要 需要: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 摄食、饮水、睡眠、性——生物性需要(本能) 交际、成就——社会性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是否每个成年人都能自我实现? 需要——动机 一、动机概述 3、动机的分类 根据性质 生物性/原发性/原始动机;社会性/继发性/习得动机 根据持续时间 长远概括性动机;短暂具体性动机 根据动机对行为的驱动作用 主导动机;从属动机 根据动机来源 内在动机;外在动机 一、动机概述 4、动机、行为与工作效率 动机与行为 同一行为可能有不同的动机 不同行为可能有同一动机 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 倒U形曲线关系 动机最佳水平 叶克斯——多德森定律(P332) 一、动机概述 5、价值观影响动机 价值观 按照客观事物对其自身及社会的意义和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原则、信念和标准 用来区分好坏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 价值观的特征 主观性、选择性、稳定性、社会历史性 价值观的表现形式 兴趣;信念;理想 一、动机概述 5、价值观影响动机 价值观的测量 阿尔波特“价值研究”量表:测量6种基本价值观(经济、理论、审美、社会、政治、宗教)的相对强度 莫里斯(Morris,1956)“生活方式问卷”:测量人们对13种生活方式的价值观 罗克奇(1973)“价值调查表”:测量工具性价值观和终极性价值观中诸因素的相对强度 塞普尔(Super,1970)“职业价值观量表”:测量职业威望和喜爱度 二、动机理论 动机的实质? 1、本能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 动机由本能控制 James:生物本能和社会本能(爱、社交、同情) W. McDougall: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以本能为基础 弗洛伊德:生本能(libido)和死本能(Thanstos) 生本能:饮食;性;自爱;他爱 死本能:仇恨;侵犯;自杀 二、动机理论 2、驱力理论(20世纪20年代) 武德沃斯(1918) 内驱力:个体由生理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 使个体为消除紧张而行动,以达到平衡状态 原发性/基本内驱力;继发性/社会性内驱力 赫尔(C L Hull,1884-1952):驱力减少理论 行为同时受驱力和习惯影响 P(反应潜能)= D(内驱力)×H(习惯强度) 行为目的在于降低内驱力(需要得到满足) 内驱力降低的同时,行为得到强化 二、动机理论 3、诱因理论 驱力理论强调内在动力,忽略了外在动力 洛根(Logan) 诱因:能引起机体动机行为的外部刺激 正诱因:有机体因趋向或获得它而得到满足 负诱因:有机体因逃离或回避它而得到满足 动机的唤醒取决于诱因、内部生理和心理条件的“推动” 赫尔改良其公式: P(反应潜能)=D(内驱力)×H(习惯强度)×K(诱因) 二、动机理论 4、唤醒理论 赫布(Hebb,1949);柏林(Berlyne,1960) 机体维持着唤醒的最佳水平,过高或过低的刺激都不愉快 动机的实质是维持最佳唤醒水平 三原理 最佳唤醒水平原理 简化原理:重复进行刺激会降低唤醒水平 经验的作用:个体差异 二、动机理论 5、动机认知理论 注重认知过程 动机以个体的预期、判断、选择和目标朝向为基础 ⑴期待价值理论 托尔曼:动机的实质是期望得到或企图避开 建立刺激间的联结,产生期待 ⑵归因理论 海德(Heider,1958):成功或失败时归结为内部或外部原因 Rotter(1954):内控型和外控型个体 二、动机理论:5、动机认知理论 ⑵归因理论 韦纳(Weiner,1971,1980):动机的归因理论 二、动机理论:5、动机认知理论 ⑵归因理论 韦纳(Weiner,1971,1980):动机的归因理论 归因影响个体心理变化 归因导致个体对今后行为结果的期待发生变化 归因影响今后成就行为时的努力程度 归因会产生情绪反应 思考:自卑和自负的人的归因方式? 如何通过归因调节情绪? 二、动机理论: 5、动机认知理论 ⑶自我决定理论 德西(1975):行为的决定因素是自我决定,不由其它力量决定 个体解释信息时的不同取向 个人取向/自主取向:行为的原因是自己 非个人取向/控制取向:行为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个体行为的分类 自我决定行为:主要用于满足人们的需要——存在动机 非自我决定行为:受外在刺激控制——无动机 二、动机理论: 5、动机认知理论 ⑷自我效能理论 班杜拉(Bandura,1977):动机受行为结果影响 个体认识到行为与结果的关系后,产生期待 期待决定行为,强化存在于期待中 期待的类型 结果期待:行为结果会导致个体对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