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辡辨辨辩辫与办瓣的识别.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8 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教學碩士班 文字學專題研究 第一學期專題報告 題目: 从「辡」之字的討論 指導老師:鄭憲仁老師 研 究 生:王儷樺 完成時間:2011年1月 日 題目:从「辡」之字的討論 研究動機 辯、辨、辦、辮、瓣皆是以『辡』為字根衍生之字,五字形近易混。辯、辨音ㄅㄧㄢˋ,辦、辮、瓣音ㄅㄢˋ,在字音上略異。 「辯」是辡中言,有「治」義;「辨」是辡中刀,所以有「判」義;辦是辡中力,所以有「至力」義;辮是辡中糸,所以有「交」義;瓣是辡中瓜,所以有「瓜中實」義;五字雖然各有字義,但古書有些可互通,但現在使用方式有分別,五字容易混淆之處須在字形字音字義上加以辨別。 筆者試以說文解字為基礎,從字源演變辨識字形,由讀音辨識字音,找出字典出處,加上字義的解釋,希望找出「辯、辨、辦、辮、瓣」五字在字形字音字義上容易辨識的方法。 貳、以「辡」為字根衍生之字探源 一、「辡」 1、說文解字: 辡,辠人相與訟也。从二辛。 2、字源演變: (1)說文解字小篆: (2)楷體: 3、讀音 (1)注音:ㄅ ㄧ ㄢ ˋ (2)?拼音:biàn??  4、字典出處: (1)漢語詞典:卷6頁4040第03 (2)康熙字典:頁1251第10【酉集下】【辛字部】辡 ·康熙筆畫:14 ·部外筆畫:7 (3)辭海:卷1頁3095第03 5、基本字義 (1)《說文》辡:辠人相與訟也。罪人相訟也。 二、辯 1、說文解字: 《辡部》辯:治者理也。俗多與辨不別,辨者判也,从言在辡之閒。 謂治獄也。 2、字源演變: 2、字源演變: (1)說文解字: (2)其他古文字: (3)楷體: 3、讀音 (1)注音:ㄅ ㄧ ㄢ ˋ? (2)拼音:biàn? 4、字典出處: (1)漢語大字典:卷6頁4045第01? (2)康熙字典: 頁1252第14?【酉集下】【辛字部】·康熙筆畫:21 ·部外筆畫:14 (3)辭海: 卷1頁3104第01? 5、字義 ?(1)治理。 《 春秋左傳· 昭公元年》:主齊盟者,誰能辯焉?? 《 管子· 五輔》:大夫任官辯事,則舉措時。? ?(2)糾正。 《 禮記· 曾子問》:公拜,興,哭;康子拜稽顙於位,有司弗辯也。? ?(3)聰明。 《 史記· 李斯列傳》:慈仁篤厚,輕財重士,辯於心而詘於口,盡禮敬士,秦之諸子未有及此者,可以為嗣。? ?(4) 辯論,辯駁。 《 墨子· 經上》:辯勝,當也。? 《 孟子· 滕文公下》:「公都子曰:外人皆稱夫子好辯,敢問何也?」 《 韓非子· 亡徵》:喜淫而不周於法,好辯說而不求其用,濫於文麗而不顧其功者,可亡也,……? 《 荀子· 勸學》:有爭氣者,勿與辯也。? 《 韓詩外傳· 卷二》:孔子曰:「…….好辯論而畏懼,教之以勇;目好色,耳好聲,教之以義。?」 ?(5)言辭漂亮,巧言。 《 墨子· 修身》:務言而緩行,雖辯必不聽。 《 韓非子· 外儲說右上》:今如耳,萬乘之相也,外有大國之意,其心不在衛,雖辯智,亦不為寡人用,吾是以不相也。 《 道德經》: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 荀子· 非相》:凡言不合先王,不順禮義,謂之姦言;雖辯,君子不聽。? 《 呂氏春秋· 悔過》:所不至,說者雖辯,為道雖精,不能見矣。 ?(6)辯才。 《 韓非子· 說難》:凡說之難:非吾知之,有以說之之難也;又非吾辯之,能明吾意之難也;…… 《 莊子· 盜跖》:且跖之為人也,心如涌泉,意如飄風,強足以距敵,辯足以飾非,…… 《 列女傳· 殷紂妲己》:紂材力過人,手格猛獸,智足以距諫,辯足以飾非,…… (7)通「辨」:判別,區分。 《 莊子· 逍遙遊》: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 《 荀子· 儒效》:……通貨財,相美惡,辯貴賤,君子不如賈人……. 《 孔子家語· 問玉》:昔者,明王聖人,辯貴賤長幼,…… ?(8)通「變」:改變,變化。 《 莊子· 逍遙遊》: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 《 史記· 五帝本紀》:遂類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辯于群神。? ?(9)通「遍」:普遍,全面。 三、辨 1、說文解字: 《心部》辨:憂也。从心辡聲。一曰急也。 《 刀部》辨:判也,小宰傅別故書作傅辨朝士判書。故判為辨。大鄭辨讀為別古辨,判別三字義同也。辧從刀,俗作辨,為辨別字。从刀辡聲。2、字源演變: (1)說文小篆: (2)金文字: (3)其他古文字:] (4)楷體: 3、讀音 (1)注音:ㄅㄧㄢˋ (2)拼音: biàn ?4、字典出處: (1)漢語大字典:卷6頁4041第06? (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