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所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一般先流行于鼠类及其它.doc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所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一般先流行于鼠类及其它.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4 鼠疫的流行概况与预防控制 鼠疫这种传染病在解放后,我国国内人间鼠疫已基本得到控制,但自然疫源地依然存在,霸权主义者把鼠疫杆菌列为生物战剂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媒体都有刊登有关鼠疫的报道[1];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 鼠疫开始活跃。我国的 鼠疫疫情也呈现上升趋势,新疫源地不断出现,部分 鼠疫静息疫源地重新活跃,动物 鼠疫流行范围逐渐扩大; 鼠疫疫情向城市、人口密集区逼近;随着交通的日益发达,增加了 鼠疫远距离传播的机会,[2],,为加强鼠疫防治,卫生部发布《全国鼠疫防治“十一五”规划(2006年—2010年)》,现收集有关鼠疫的流行概况与预防控制资料报道如下。 1 .概况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所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一般先发生于鼠类及其它野生动物之间流行,主要经蚤叮咬而传播,亦可经呼吸道吸入而感染,传染性强,病死率高;而且该菌还曾被不法之徒用于生物恐怖活动,因此鼠疫不仅对疫区人民的健康构成危害,还严重威胁国家生物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其列为甲类传染病管理。世界各地存在许多自然疫源地,野鼠鼠疫长期持续存在。人间鼠疫多因为野鼠传至家鼠,然后由家鼠传染于人引起。偶因狩猎(捕捉旱獭等)、考查、施工、军事活动进入疫区而被感染。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贸易发展,人口迁移和卫生条件的恶化等都促进了鼠疫感染的传播。 2. 国外鼠疫流行概况 从全球来看,本病远在2000年前即有记载。世界上曾发生3次大流行,造成数以亿计的人员死亡[3]。历史上首次鼠疫大流行发生于公元6世纪,起源于中东,流行中心在近东地中海沿岸,公元542年经埃及南部塞得港沿陆海商路传至北非、欧洲,几乎殃及当时所有著名国家。第二次大流行发生于公元14世纪,其起源众说不一,此次流行此起彼伏持续近三百年,遍及欧亚大陆和非洲北海岸。?第三次大流行始于19世纪末(1894年),它是突然暴发的,至20世纪30年代达最高峰,总共波及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的六十多个国家,死亡达千万人以上[4]。还有近年来的一些流行,例如,在1992年全世界报告发生人间鼠疫的有巴西、中国、马达加斯加、蒙古、缅甸、秘鲁、美国、越南及扎伊尔等9个国家,共1582例,病人大多集中在非洲,病死率为8.7%。1994年与我国毗邻的印度暴发较大规模的鼠疫,感染病例达693例[5]。2002年,有13个国家向WHO报告的鼠疫病例数1925例,其中177例死亡。2003年,9个国家报告了2118例病例,182例死亡[3]。我国同类疫源地行政区划之间基本没有自然屏障,且周边国家普遍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缅甸、越南等国家每年都有鼠疫发生[4]。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容易引发鼠疫,造成鼠疫的境内外传播。 3 .国内流行概况 我国解放前也曾发生多次鼠疫流行,病死率极高[5]。已经被证实的鼠疫疫源地分布在我国的11种类型疫源地中,除蒙古旱獭、布氏田鼠疫源地相对稳定外,有9种处于活跃状态,南方家鼠、西部旱獭、北方沙土鼠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猛烈。鼠疫自然疫源地1990年分布17省区202县50多万平方公里,至2002年分布19省区278(包括行政区划变动增加8个)县,99.3万平方公里。1981~2002年,在河北、内蒙古、吉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西藏、云南、贵州、广西等13省区发现动物鼠疫流行739县次[6]。 1981年以来,人间鼠疫病例大幅度增加,在云南、贵州、广西、青海、西藏、新疆、甘肃、四川、内蒙古等9省区1981~2002年发生人间鼠疫病例860例。其中1990年75例,2000年254例,分别是80年代和90年代最高发病年份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鼠疫的流行趋势为我国人间鼠疫病例数呈明显上升趋势,一些疫源地从静息转为活跃,染疫动物种类增多,疫源地范围不断扩大,鼠疫远距离传播的危险性增加[7]。我国一些省市县一直为防治鼠疫的重点区域,一些村民有猎捕旱獭的习惯,近年来,随着劳务输出力度的逐年加大,大批人员进入鼠疫自然疫源地从事淘金、开矿、兴修水利、采药、旅游等活动,与染疫动物接触的机率大为增加,加之交通便利,人员流动性大,一旦不慎染疫,随时有可能造成人间鼠疫的发生和流行[8]。 4.病原及流行病学特征 4.1病原:鼠疫杆菌属肠杆菌科耶尔森菌属,革兰染色阴性。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8~30℃。我国鼠疫杆菌共17个型,均以地方命名,如祁连山型、北天山东段型等。鼠疫杆菌在低温及有机体生存时间较长,在脓痰中存活10~20天,尸体内可活数周至数月,蚤粪中能存活1个月以上;对光、热、干燥及一般消毒剂均甚敏感。日光直射4~5小时死亡,加热55℃15分钟或100℃1分钟、5%石炭酸、5%来苏、5%~10%氯胺均可将病菌杀死 4.2传染源:鼠间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