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针灸科异常处理应急处置预案87977.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莱城区人民医院 针推康复理疗科 针灸意外情况应急处理预案 目录 第一PPT模板网 03 03 针推康复理疗科 全科进行针灸意外情况应急预案学习 目录 第一PPT模板网 03 03 针推康复理疗科 针灸医学是中国医学中的一枝奇花异卉。它疗效独特经济简便应用范围广泛。特别是只要准确运用它具有安全而无毒副作用的特点,为其他药物疗法所不及。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尽管针灸疗法本身是相当安全的,然而如果医者掌握不当,或者由于患者的某些原因亦可能发生针灸意外事故。轻者可造成患者一时痛苦重者则可能导致病人终身残废甚至死亡。因此准确掌握针灸操作方法严防针灸意外事故的发生已经日益成为全球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它不仅涉及到针灸疗法的声誉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针灸疗法的进一步发展与推广。 针灸是中医治疗有效的手段之一,古人云:一针,二灸,三用药,可见针灸在中医治病过程中分量之重。但针灸并非人人都可“针灸”,即使是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也有失手的时候,针刺不当可发生意外,《素问•刺禁论》提出“刺缺盆中内陷、气泄、令人喘咳逆”,“刺中心,一日死”,“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等等。古人还有“禁针二十二次”的告诫,都说明古人在针刺中曾发生过意外,吸取过教训。 针灸意外一旦发生,立即进行处置,其要点如下: 一、诊断应迅速准确:针灸意外发生之后,立即拔出全部针灸针并迅速地作出准确判断,包括属于哪一类损伤,损伤的部位以及程度,以便进一步救治。 二、积极采取各项措施:一种是在施治过程中或治疗后即刻出现,一种则于针灸后数小时至一、二日甚至更多时间不等。对于前者,显然需要立即处理。后者则应见微知著,或留院观察,或嘱家人随时注意变化,以免贻误救治时机。 三、针灸意外的处理,轻度气胸、局部血肿、晕针等,诊室内即可处理。中、重度气胸,深部位的折针,重要内脏的损伤等,需请外科会诊处理,做好转科前的初步治疗。 四、配备部分救治药品和器械,如肾上腺素、强心剂、消炎软膏以及龙胆紫药水等。 针灸常见异常情况处理 (1)晕针 ①原因:病人体质虚弱,精神过度紧张;或过度劳累、饥饿、大汗出、大泻、大吐、大出血后针刺;或因体位不当以及针刺时手法过重等原因而导致。 ②症状:病人突然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吐,多汗,胸闷,心慌气急,脉象沉细。严重者,可出现休克症状,四肢厥冷,神志昏迷,二便失禁,脉微细欲绝。 ③处理:立即停止针刺,将已刺入的针取出,让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开衣服带,注意保暖。轻者静卧片刻,给予热茶或温开水饮用,糖水也可;重者在行上述处理后,可选取水沟、素寥、内关、合谷、太冲、涌泉、足三里等穴指压或针刺之。亦可灸百会、气海、关元等穴、即可恢复。若仍人事不醒、呼吸低微、脉细弱者,可考虑配合其他治疗或采取急救措施。 ④预防:对于晕针应注重预防。如初次接受针刺治疗或精神过度紧张、身体虚弱者,应先做好解释,消除对针刺的顾虑,同时选择舒适持久的体位,最好采用卧位。选穴宜少,手法要轻。若饥饿、疲劳、大渴时,应令进食、休息、饮水后少时再予针刺。医者在针刺治疗过程中,要精神专一,随时注意观察病人的神色,询问病人的感觉。一旦有不适等晕针先兆,应及早采取处理措施,防患于未然 (1)晕针 (2)滞针 ①原因:病人精神紧张,当针刺入腧穴后,病人局部肌肉强烈收缩;行针时手法用力过猛,或向单一方向捻转太过,以致肌纤维缠绕针体而成滞针。 ②现象:针在体内,医者感觉针下涩滞,捻转不动,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若勉强捻转、提插时,病人痛不可忍。 (2)滞针 ③处理:若患者精神紧张,局部肌肉过度收缩时,可稍延长留针时间,或于滞针腧穴附近进行循按或叩弹针柄,或在附近再刺一针,以宣散气血,而缓解肌肉的紧张。若行针不当,或单向捻针而至滞针者,可向相反方向将针捻回,并用刮柄、弹柄法,使缠绕的肌纤维回释,即可消除滞针。 ④预防:对精神紧张者,应先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顾虑。注意行针的操作手法和避免单向捻针,若用搓法时,应主要与提插法的配合,则可避免肌纤维缠绕针身而防止滞针的发生。 (3)弯针 ①原因:进针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或针下碰到坚硬组织;或在针刺、留针时病人体位移动;或因针柄受到外物的压迫和碰撞;或因滞针后未能及时处埋所致。 ②现象:进针时或针刺入腧穴后,针身弯曲,针柄改变了进针或刺入、留针时的方向和角度,提插、捻转及出针均感到困难,并且病人感觉疼痛。 (3)弯针 ③处理:出现弯针后,不得再行提插、捻转等手法。若针柄轻度弯曲,可按一般取针方法,将针慢慢取出。若弯曲较大,应顺弯曲方向将针取出;若弯曲不止一处,则视针柄扭曲倾斜的方向,分段取出,切勿急拔猛抽,以防断针。若患者体位改变,则应嘱患者恢复原来体位,局部肌肉放松后,再将针缓缓拔出。 ④预防:医者进针手法要熟练,指

文档评论(0)

文档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