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10.螳螂捕蝉.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西江月》辛弃疾) 斜阳千万树,无处避螳螂。 (《画蝉》戴叔伦)   * * 螳螂捕蝉 10 课题解读: 螳螂想要捕捉蝉,却不知潜在的危险。 1.能用简洁的语言讲述“螳螂捕蝉”这则寓言故事。 2.了解“螳螂捕蝉”这则寓言的寓意,并能分析清楚“螳螂捕蝉”与“吴王伐楚”之间的关系。(难点) 3.能有感情地朗读人物的对话。(重点) 诸侯( )   禀( ) 报 上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 螳、螂、侯 禀 hóu bǐnɡ 乘 转 chénɡ(乘虚而入) shènɡ(千乘之国) zhuǎn(好转 运转) zhuàn(转来转去) (性情或态度)古板执著,不肯变通。 祸事;灾难。 古代帝王统辖下的列国君主的统称。 侍候奉养。 趁着空虚进入。 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会向很坏、很危险的方向发展。 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固执: 祸患: 诸侯: 侍奉: 乘虚而入: 不堪设想: 恍然大悟: 固执 顽固 都含有“坚持某种信念不肯改变”的意思。 “固执”常形容性情、态度等,不肯改变,词义比“顽固”轻;“顽固”常形容思想、态度等,多指守旧落后,不愿接受新事物或坚持反动立场,死硬到底。 1. 他非常固执,很难听从别人的建议。 2. 爷爷是个思想顽固的人,要想让他改变迷信思想,难啦!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读课文。 核心问题: 同样是“劝”,大臣们的“劝”和少年的“劝”有什么不同? 串珠问题: 1.吴王是个怎样的人? 2.少年为什么拿着弹弓在花园里转来转去? 3.少年本来是想劝说吴王,可现在又说起了打鸟,少年的高明之处在哪里? 第一部分(第1 自然段)写吴王准备出兵攻打楚国,固执得不听任何人的劝阻。 第二部分(第2-11 自然段)写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讲述“螳螂捕蝉”的故事,巧妙地劝说吴王。 第三部分(第12 自然段)写吴王听了少年的话后,终于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有一位侍奉吴王的少年,听了大臣们的议论,想去劝说吴王。可是吴王已经下了死命令,怎么办呢? 交代少年“侍奉吴王”有什么作用? “侍奉吴王”交代了少年的特殊地位,也暗示着少年有机会与吴王接触,跟吴王交流。 第二天清晨,他拿着一只弹弓,在王宫花园里转来转去。露水沾湿了他的衣裳和鞋子, 他也毫不介意。 少年劝说吴王的方法已定,决心已下,于是他拿着弹弓,在花园里“转来转去”。他的目的并不是打鸟,而是在等待一个与吴王见面的机会,为下文借事说理,劝说吴王作了铺垫。“毫不介意”表明少年劝阻吴王的决心。 吴王来了兴趣,问:“什么事啊?” 少年说:“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高高在上,悠闲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tánɡ)螂(lánɡ)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着身子,举起前爪,要去捕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 少年抓住蝉、螳螂各自的动作,生动地讲述了一个环环相扣、耐人寻味的故事,这也是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的形象解释。 拓展: “请你写几个像“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样的八字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少年接着说:“是的,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呢。 少年的回答有什么巧妙之处?起到了什么作用? 少年没有马上就把道理讲给吴王听,而是将自己也融入故事中,使故事更加实际、深刻,给吴王以强烈的震撼,使自己的劝说更容易被吴王接受。 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呢!” 经过一系列的铺垫,少年适时地总结出自己的故事中蕴含的道理,与前文大臣们的看法相互照应。但他并没有明说吴王伐楚的利害关系,而是用蝉、螳螂、黄雀之间的关系来暗示进攻楚国的严重后果。 同样是“劝”,大臣们的“劝”和少年的“劝”有什么不同? 大臣们的“劝”是直言相劝,直截了当,犹如飞蛾扑火,难以奏效。少年的“劝”是智劝、巧劝,委婉、含蓄,不着痕迹,令吴王茅塞顿开。 1.吴王是个怎样的人? 吴王是一个主观、固执、专横的人。 2.少年为什么拿着弹弓在花园里转来转去? 少年劝说吴王的方法已定,决心已下,于是他拿着弹弓,在花园里“转来转去”。他的目的并不是打鸟,而是在等待一个与吴王见面的机会,为下文借事说理,劝说吴王作了铺垫。 3.少年本来是想劝说吴王,可现在又说起了打鸟,少年的高明之处在哪里? 借“打鸟”这一话题,二人的对话逐渐深入。少年故意卖个关子,激起吴王的好奇心,少年的高明之处正在于此,可谓含而不露,机智过人。 螳螂捕蝉 决定伐楚——不顾后果 不听劝

文档评论(0)

xiaohuer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