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ppt

第八章 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在临终的时候总比他们以往要引人注目。正如夕阳的余辉、乐曲的终了、杯底的美酒一样,留给人的记忆最温馨、最甜蜜、也最久远。 ——莎士比亚 More are men’s ends marked than their lives before: The setting sun, and music at the close, as the last of sweets, is sweetest last, writ in remembrance more than things long past. ——Shakespeare 死亡标准由心肺标准转化为脑死亡标准,是由于死亡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也是现代医学使人们对死亡有了更清晰地认识—— 1、 当心脏跳动停止,呼吸不存在时,人体的其他器官如脑,肝,肾等仍然具有正常的生理功能,抢救及时,患者可以存活。 2、人体心脏功能和呼吸功能是由小脑、脊髓等神经中枢进行调控的,呼吸、心跳仍末停止时,大脑主要部分,肝肾等脏器早已失去功能,病人早已死亡 3、器官移植工作的开展,需要新鲜的尸供人体器官如肝、肾等,按传统心肺标准,取下来的器官早已失去了移植的最佳时机。 脑死亡的道德意义 脑死亡使死亡概念更加科学化,有利于维护死者的尊严。 脑死亡提出了鉴别真假死亡的科学依据,有利于准确判断死亡。 脑死亡标准的建立有利于器官移植的开展。 有利于节约卫生资源,避免花费巨大代价维持人工支撑下的生命。 目前,我国卫生部门已组织专家,于2009年月公布了脑死亡的标准。讨论的中国脑死亡标准已确立,已经为脑死亡标准在中国的立法作好了准备。 1981年,美国研究医学 、生物学中的伦理和行为问题的总统委员会,要求所有州都接受“统一死亡法令”,并确定了更精确的死亡标准。 我国实施脑死亡标准面临的问题 1 面临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意识的阻力,须慎重。 2 脑死亡的诊断标准与中国实际情况结合的问题。 3 医务人员在面临脑死亡时处于两难境地。 4 脑死亡与摘取新鲜器官的问题。 有关脑死亡的立法争议 脑死亡的立法依据 脑死亡立法的生物学依据 脑死亡立法的社会学依据 有关脑死亡的立法争议 脑死亡的立法质疑 有悖于人道主义的原则 剥夺了病人的生命权 加重了家属的情感负担 脑死亡判定标准的隐蔽性 安乐死的概念 安乐死(Enthanasia)一词源自希腊文,原意是无痛苦的死亡,快乐的死亡;又称无痛致死术,幸福之死或道德上的可敬死亡。 广义的安乐死:因为健康原因自愿死亡或任其死亡,甚至命令其自杀。 现代意义上的安乐死:对那些患有不治之症,死亡已经逼近而且非常痛苦的病人,患者自愿(或由其代理人,监护人)明确提出要求用药物或其它方式实现无痛苦状态下结束生命愿望的一种临终处置。 安乐死的分类 1.按实施安乐死中的作为与不作为将安乐死分为主动(积极)安乐死和被动(消极)安乐死。 2.按患者同意与否可分为自愿安乐死和非自愿安乐死;对于处于昏迷等状态不能明确其意愿的患者,可根据生存意愿预嘱或预立代言人的要求实施安乐死。 安乐死与临终关怀(Hospice) 1.临终关怀是对所有临终病人而言,安乐死只对备受痛苦折磨的少数病人。 2.临终关怀是全过程服务,安乐死是短期快捷操作。 3.临终关怀是一种自然死亡,安乐死使病人提前死亡。 4.临终关怀受到欢迎,安乐死争论较多。 安乐死的伦理争论 关于安乐死的争论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观点: 1.支持的观点 2.反对的观点 3.区别对待的观点 一、支持的观点 1、从病人的角度看: a.减轻了病人的痛苦 安乐死不是导致病人死亡的直接原因,它只是让病人死亡过程缩短,也就是让病人饱受病痛折磨的时间缩短。 病人自然死亡过程 A ————B 安乐死的病人死亡过程 (时间缩短,痛苦经历缩短) A—B’ 对病人进行“仁慈”的抢救,病人死亡过程延长(时间延长,痛苦延长) A—————————— B* b .体现了对病人人格的尊重,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人既然有生存的权利,也有选择自身生存处置的权利,抢救病人只能是违背其意愿的“仁慈的恐怖” ( The right to die ) 一、支持的观点 2、从家庭角度看: 减轻了家属亲人的精神和经 济的双重负担。病人临终时间的拖 延,使家属亲人饱受经济和精神双重折磨

文档评论(0)

jingp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