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物毒性作用和影响因素.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危险性(Risk)与危害性(hazard): 危险性(危险度):在特定接触条件下,对有害物造成损害的可能性大小的定量估计。 危害性:化学物质对人群造成损害的可能性。 5. 剂量(Dose):机体接触的外源化学物的数量。多种表示方法。 6. 效应(Effect)与反应(Response) 效应:一定剂量的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后所引起的生物学变化。 反应:一定剂量的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后,呈现某种效应并达到一定程度的比率,或产生效应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的比例。 常用毒理学剂量参数 (1). 致死剂量(Lethal dose,LD):以死亡为观察指标的外源化学物的量。 绝对致死剂量(LD100):能引起所观察的个体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 半数致死剂量(LD50):能引起所观察的个体50%死亡的剂量。 半数致死浓度(LC50):能引起一群个体50%死亡所需的浓度。一般以mg/m3空气和mg/L水来表示。 半数耐受限量(TLm):也称半数存活浓度,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群水生生物中50%个体能够耐受的某种环境污染物在水中的浓度,单位为mg/L。 最小致死剂量(MLD、LDmin、LD01):引起群体中个别死亡的最低剂量。低于此剂量,不会出现死亡。 最大耐受剂量(MTD、LD0):一个群体中不会引起死亡的最高剂量。 (2). 半数效应剂量(ED50): 外源物引起机体某项生物效应发生50%改变所需要的剂量。 ⑶最小有作用剂量(MEL) 也称中毒阈剂量或中毒阈值,指外源化学物按一定方式或途径与机体接触时,在一定时间内,使某项灵敏的观察指标开始出现异常变化或机体开始出现损害作用所需的最低剂量。 MEL确切应称为最低观察到作用剂量(LOEL)或最低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LOAEL) LOEL:观察到任何效应的最低剂量。 LOAEL (Lowest-observed-adverse-effect level): 可观察到有害效应的最低剂量。 (3).最大无作用剂量(MNEL) 又称NOEL或称NOAEL,指外源化学物在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或途径与机体接触后,用目前最为灵敏的方法和观察指标,未能观察到任何对机体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无可观察效应剂量(No-observed-effect level, NOEL): 又称未观察到作用剂量,不能观察到任何效应的最高剂量。 无可观察有害效应剂量(No-observed-adverse-effect level, NOAEL): 又称未观察到有害作用的剂量,不能观察到有害效应的最高剂量。 二、急性毒理作用带(Zac) 指毒性上限与毒性下限之比值。 上限值:LD50(LC50) 下限值:急性阈值(Limac)≈ MEL 即Zac=LD50(LC50)/Limac Zac值大,引起急性中毒死亡的危险性小;反之表明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大。 三、剂量效应(反应)关系 剂量—效应关系:描述外源性化学物的剂量水平与所引起的个体或群体的量效应之间的相互关系; 剂量—反应关系:描述外源性化学物的剂量水平与所引起的效应发生率之间的相互关系。 1、剂量—效应(反应)关系的基本类型: (1)直线型: 仅在一些体外试验中一定剂量范围内存在。 (2)抛物线型:将剂量换成对数值后,可转化为直线。 (3)S-形曲线(Logistic growth curve): 图3-1 剂量-反应曲线图 图3-1c (S状线型) 图3-1d 剂量-反应曲线 2、毒性分级: LD50或ED50:环境化学物毒性评价的重要参数。 四、毒性作用的类型 1、局部和全身毒作用: 局部毒作用:在接触部位引起局部性直接损伤。 全身性毒作用:化学物被吸收后随血液循环分布于全身而呈现的毒作用,主要危害靶组织和靶器官。 2、速发和迟发毒作用: 速发毒作用:在一次性接触化学物后短时间内出现毒害作用。 迟发毒作用:接触化学物后在较长时间内才呈现的毒作用。 3、可逆和不可逆毒作用: 可逆:停止接触化学物后,毒性危害可逐步减轻或消失; 不可逆:毒害作用继续存在甚至加重。 与毒物性质和危害组织的再生能力有关。 4、变态反应(过敏性反应): 通过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危害。 化学物作为半抗原?与内源性蛋白质结合?激发抗体形成。抗体+抗原?过敏反应。 5、特异体质反应(特发性反应): 由遗传决定的特异体质对某种化学物的异常反应。 五、毒性作

文档评论(0)

duoduoyu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