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赏识教育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赏识教育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   什么是赏识教育?有人认为,赏即赞赏、欣赏识即了解、理解。也有人说,赏识教育就是看得起。因此,赏识教育可以理解为通过赞赏、鼓励、肯定等方式,激励教育对象向既定目标发展的教育活动。如何实施赏识教育,笔者在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    一、以正确认识为指导    要在教学中自觉地应用赏识法教学,首先要求教育工作者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澄清一些模糊认识,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可能的。而认识上的正本清源首要的是科学评价学生的能力。    能力是直接影响人们活动效率,保证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在学生的校园活动中往往表现为学习能力、认识能力和组织能力等。因而,有的教育工作者就以学生接受知识的快与慢、考试分数的高与低或是否学生干部来评判其能力的强弱。   这种认识固然有一定道理,但却不够全面。    首先,人的能力存在个体差异,具体表现在类型、发展速度等方面。就类型来看,个人所具有的能力是各不相同的。在现实社会中,有的人具有良好的文学方面的才能,有的人具有较好的音乐方面的才能,有的人具有较好的数学方面的才能……他们的不同才能,构成了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促进了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职学生亦是如此。有的学生记忆力、理解能力强,有的学生则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强。因而,教师不能简单地以学习成绩的好与差作为判定能力强弱的惟一标准。此外,就能力发展速度来看,亦有快慢之别。故不能以现时情况来评定终身。大器晚成历来有之,如我国宋朝文学家苏洵,27岁发愤学习,后来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所以,教师应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学生的能力。    其次,人类实践活动的具体形式是各不相同的,社会分工也是纷繁复杂的。不同的实践活动和社会分工形成了不同的职业。社会上各种职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工作方式、服务对象和服务手段都不相同或有一定差异。因此,不同的职业必然要求劳动者具有不同的能力。如公关人员要求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销售人员要求较突出的说服能力等。    综上所述,教育工作者应对学生的能力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才可能由衷地赏识学生。    二、以科学方法作保障    赏识教育的成功实践者、南京婷婷聋童学校的创办人周弘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育社会学博士凤雏认为,赏识教育典型的教育语言是太好了、你真棒、你能行。    上述论述,指明了赏识教育的基本方法。而结合中职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 由于很多中职学生是怀着中考失败者的心态进入学校,故自卑情绪在学生中普遍存在。只有让学生从失败者的阴影中走出来,建立健康的人格,正确认识自我,才可能使其从自暴自弃转为积极向上,从垂头丧气到昂首挺胸走向社会。针对学生的自卑情绪产生的原因,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引导。    首先,使学生认识影响成绩的原因,除智力因素外,还有非智力因素,如学校环境、学习方法、家庭条件、自己的努力程度等。让学生在非智力因素上找差距。而一旦找到差距,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就会看到希望,相信自己只要达到非智力因素所要求的条件,也能获得成功。    其次,认清知识和能力的关系。知识和能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方面,一个人在某方面掌握的知识越多,他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能越强但另一方面,知识又不完全等同于能力,高分不一定高能。在学习活动中,有的人学到了一些知识,但他们若是采取死记硬背或生搬硬套的方法,则可能运用能力很差。正如有的人掌握了较多的电学知识却不会修理电机或安装电灯,有的人懂得的电学知识并不多却能将所学应用于实际,解决问题。   通过这种引导,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正确看待分数,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 2.帮助学生认识中职学生的价值    由于我国公民受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已从以前的炙手可热转为今天的一次性就业为80%左右。在这一新形势下,中职学生的心理压力更大。他们往往望影自怜,对前途感到迷茫。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认清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和中专生的价值。一方面,向学生介绍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概况及职业技术教育在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给学生讲清一个国家的技术构成对不同层次人才的要求,使其明白中职学生同样是国家人才结构中不可缺少的层次客观分析中职学生与大学生相比较而存在的弱势和优势,帮助其消除妄自菲薄的消极心理。另一方面,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帮助他们分别找到自己的社会位置。对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用教材上提供的中职学生成才的典型事例,特别是本校往届毕业生成长为企业领导、技术骨干的

文档评论(0)

mbxy00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