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岛屿生态与自然保护 自然保护区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受其周围生境“海洋”所包围的岛屿。因此,岛屿生态理论对自然保护区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一般说来,保护区面积越大,越能支持或“供养”更多的物种;面积小,支持的种数也少。 在同样面积下,一个大保护区好还是若干小保护区好,这决定于建立保护区的目的。 五、一个物种丰富度的简单模型 为了概括地了解影响群落结构形成的因素,给出一物种丰富度的简单模型是很有用的(下图)。 物种丰富度的简单模型 六、平衡说和非平衡说 平衡说认为共同生活在同一群落中的物种处于一种稳定状态。 非平衡认为,组成群落的物种始终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自然界中的群落不存在全局稳定,存在的只是群落的抵抗性和恢复性。 下图说明如果环境条件稳定和环境条件变化频繁的一些情况。 两种种间竞争结局与环境变化的关系 四、群落的水平结构 群落的水平结构是指群落的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有人称之为群落的二维结构。 镶嵌性(mosaic)层片在二维空间中的不均匀配置,使群落在外形上表现为斑块相间,我们称之为镶嵌性,具有这种特征的植物群落叫镶嵌群落。每一个斑块就是一个小群落,它们彼此组合,形成了群落的镶嵌性。群落内部环境因子的不均匀性(地形和微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渍化程度的差异以及人与动物的影响),是群落镶嵌性的主要原因。 植物群落的镶嵌分布格局 五、群落交错区与边缘效应 群落交错区又称生态交错区或生态过渡带,是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或生态地带之间)的过渡区域。例如,森林和草原之间有一森林草原地带;软海底与硬海底的两个海洋群落之间也存在过渡带;两个不同森林类型之间或两个草本群落之间也都存在交错区。因此,这种过渡带有的宽,有的窄;有的是逐渐过渡,有的变化突然。群落的边缘有的是持久性的,有的是不断变化。 植物群落的交错区 群落的交错区是一个交叉地带或种群竞争的紧张地带,在这里,群落中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群密度比相邻群落大。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被称为边缘效应(edge effect)。W.J.Beecher(1942)曾用一定面积的鸟巢数来说明边缘效应(下图)。 不同群落组合对营巢鸟的边缘效应 第四节 影响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因素 一、生物因素 (一)竞争对群落结构的影响 有不少研究实例说明竞争在群落结构形成中起重大作用,竞争导致生态位分化。D. Lack 在Galapagos 群岛上对达尔文莺的研究表明,鸟嘴的长度是适应食物大小的适应性特征,鸟类食性分化反映在鸟嘴形态上。群岛上不仅有许多起源于同一种、随食性分化而发生辐射演化的莺,并有更直接的生态位分化的证据:当岛上只有一种地面取食的鸟,其嘴长约 10mm,而在有两种或数种地面取食鸟时,其最小型的嘴平均长 8 mm,大一些的嘴平均长12mm,但没有10mm的。 MacArthur 曾研究北美针叶林中林莺属(Dendroica)的5 种食虫小鸟,发现它们在树的不同部位取食,这是一种资源分隔现象,同样被解释为因竞争而产生的共存。美国学者Pyke(1982)研究了Colorado的熊蜂(Bombus)吻长(是对被采蜜花大小的适应性特征),发现每一被调查地点,熊蜂群落的优势种包括一个长吻种、一个短吻种和一个中长吻种。他还进行了去除试验,当移去某一种,其余种很快就扩大资源利用范围,到原来不“喜好”的但由于去除种放空的花上采蜜。 一般说来群落中的种间竞争出现在生态位比较接近的种类之间,它们被称为同资源种团(guild),即群落中以同一方式利用共同资源的物种集团。同资源种团内的种间竞争十分激烈,它们占有同一功能地位,是等价种。如果一个种由于某种原因从群落中消失,别种就可能取而代之,这对竞争和群落结构进行实验研究是有利的。另一方面,同资源种团作为群落的亚结构单位,比只从营养级划分更为深入,所以一些学者认为同资源种团的研究是群落生态学研究中一个吸引人而有希望的研究方向。 竞争和生态位分化研究还导致更广地应用个体大小特征作为资源分隔的指标。Hutchinson(1959)在其一著名论文“为何有这么多种动物”中提出,共存种间通常以一“标准量”而分开。他这里所指的“标准量”是共存两物种间个体大小(如体长、体重)之比率。他综述了一些鸟和兽类的已有报导,发现这个“标准量”是1.3(体长比),(1.3)2≈2(体重比),即较大个体的种约为较小种体重的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