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浙江高考作文题.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 年浙江高考作文题 古人说“言为心声” “文如其人” 。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 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 1.题目自拟,观点自定。 2.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3.不得少于 800 字。 4.不得抄袭、套作。 文以载道 胡慧怡 “文以载道”出自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的《通书》 ,这是关于文学的社会作用的观点。当时的社会把文章作为儒学文 化的传播载体。但是,我认为现代社会的言论自由以及文章所反映的思想观点,更应该是作者珍视的,而不能把创作文学作品仅仅当作教化工具。而文学作品中体现的道理,实际便是作者所感所悟。因此, “文以载道”也可以理解为“言为心声”。 例如,当代作家路遥的作品《平凡的世界》 《人生》都有极为相似的特点。作品中那些从乡村走向城市的青年,也 许是作者路遥生活的真实写照。艰难的求学经历,繁重的务 农生涯,路遥辗转于城乡之间,他正是接受了生活的种种磨 难,锻炼出坚强的意志。 而这两部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孙少平、 高加林也都是在城乡之间徘徊,在生活难题中做出艰难选择 的坚强的新青年一代。路遥所赋予的主人公的精神,也是他 自己一直追求的。而路遥在这两部作品中传达的观念,更是 他对城乡关系的深刻思考。 文如其人,相比路遥的苦难,畅销书作家冯唐的文风则迥然不同。这两位作家的文章没有可比性,但同样反映出他们的内心。在读过柴静《火炭上的一滴糖》后,我拜读了冯唐的《万物生长》 。其文字的粗鄙世俗,令我不忍再读。正如柴静对冯唐的评价,他是个泡在世俗里的人,尽管他拥有对于文学的敏感,但他仍然受到非议,因为他本人也如同他的作品,只为博人眼球,找不到更深层次的思想。 所以,一个作家倾尽毕生心血而铸就的作品,一定凝聚了他的思想、观念、信仰与追求。文学作品里自然会有作家的影子。我们读者沉浸在一部文学作品中,自然能感受到作家塑造的形象。歌德有句名言: “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 的人谈话。”优秀作家笔下的人物总是真实饱满的。罗曼 ?罗兰的《约翰 ?克里斯朵夫》就是很好的例子。傅雷在其家书 中提到傅聪一直以约翰 ?克里斯朵夫为榜样。读者在阅读这些作品时自然被作家所倾注的情感所打动,更会为作家笔下 的人物和作家的人格魅力折服。 不过,金代文学家元好问则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 。有时,有些作品体现的特点却不能完全代表作者的人品。这与“言为心声”是迥然不同的观念。支持这一观念的作家余华则认为,不要相信“文如其人”这句老话,越是优秀的作家越是文和人不一样。满怀希望的作家往往会写出绝望之书,满怀绝望的作家往往会写出希望之书。他笔下的人物诡异乖戾,他却是一个实在之人。但是,品读余华的《活着》 ,我却更加相信了“言为心声”的观点。的确,他笔下的福贵是骄奢荒诞的败家子,然而在经历人生几番大起大落,一次又一次亲手埋葬身边的亲人而孑然一身后,福贵也老去了。小说通过出乎意料的死亡重复,更加彰显了福贵活着的意义和难能可贵。当然,余华绝对不会是福贵那样的人,但他在小说中表现出来的思想观念确实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 因此,从“文以载道”中,我们可以发现文章的灵魂是与作者的灵魂紧密相连的,字里行间是文人墨客心中承载的对世间万事万物的思考与领悟。所以,文品即人品。 教师点评 首先,胡慧怡开篇提出用“言为心声”的角度可以理解“文以载道” 。接着,她分析路遥《平凡的世界》 《人生》的人物孙少平、高加林,结合作家的坎坷生活,得出“路遥所 赋予的主人公的精神,也是他自己一直追求的”的结论,以揭示其人品和文品的联系。然后,笔势一转,论及冯唐《万物生长》的粗俗,与上文路遥对城乡关系的深刻思考,形成 鲜明对比,指出冯唐作品缺少思想。之后,她列举《约翰 ? 克里斯朵夫》《傅雷家书》以印证她的结论: “一个作家倾尽毕生心血而铸就的作品,一定凝聚了他的思想、观念、信仰 与追求。”另一方面,作者由元好问的名句指出作品特点不一定代表作家人品,并引用余华的观点。但是,她却巧妙地用《活着》,证明余华表现的思想观念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 结尾,水到渠成地提出观点: “文品即人品。 ”因此,本文论证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 层层推进, 有一定的思考深度。 (周仁爱) 文章与人品 吴艺哲 《礼记 ?乐记》云:“凡音之起, 由人心生也??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 ”大意是说,一切音乐都出自人的内心。同样,我也认为文之根源也是人的内心。 文品与人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由心生,一词一句的背后都有作者的影子。很多时候,作者会把对善恶、高尚和低俗的看法,有意或无意地寄

文档评论(0)

明若晓溪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