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节药用植物对生态因子的响应五生物因子对药用植物的效应根瘤与固氮根瘤是由土壤中的根瘤菌侵入植物根部形成的一种共生体常见于豆科药用植物的根部根瘤菌是一类具有固氮能力的短小杆菌能将空气中游离态氮转变为氨并提供给植物体用于合成氨基酸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具有选择性图片来源于百度网络第二节药用植物对生态因子的响应五生物因子对药用植物的效应植物体内微生物内生微生物也称内生菌指其生活史中的某一段时期生活在植物组织内对植物组织不引起明显病害症状的微生物包括表生的腐生菌对宿主暂时没有伤害的潜伏性病原菌等植物内
第二节 药用植物对生态因子的响应 五、生物因子对药用植物的效应 2、 根瘤与固氮 ·根瘤是由土壤中的根瘤菌侵入植物根部形成的一种共生体,常见于豆科药用植物的根部 。 ·根瘤菌是一类具有固氮能力的短小杆菌,能将空气中游离态氮(N2)转变为氨(NH3),并提供给植物体用于合成氨基酸。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共生具有选择性。 图片来源于百度网络 第二节 药用植物对生态因子的响应 五、生物因子对药用植物的效应 3、植物体内微生物 内生微生物(endophyte):也称内生菌,指其生活史中的某一段时期生活在植物组织内,对植物组织不引起明显病害症状的微生物,包括表生的腐生菌、对宿主暂时没有伤害的潜伏性病原菌等。 (1)植物内生细菌(endophytic bacteria):自然界广泛存在细菌与植物共生现象,其中最广泛的共生体系就是根瘤。 (2)植物内生真菌(endophytic fungi):某一时期生活在植物体内,但是对植物组织不引起明显病害症状的真菌。内生真菌与宿主协同进化,形成了较稳定的共生关系,构成了植物体内的微生态系统,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系统演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 药用植物对生态因子的响应 五、生物因子对药用植物的效应 4、病原微生物 是指寄生在植物体上并引起侵染性病害的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侵入植物体,可导致植物体的病变或者死亡。 病原微生物对植物体本身有害,但是一些药用植物在受到微生物刺激以后被诱导合成出一些特殊的化合物,能够抵抗病原微生物所造成的危害。如 “沉香”药材的形成。 第二节 药用植物对生态因子的响应 五、生物因子对药用植物的效应 5、植物与植物的关系 植物 植物 化感作用( allelopathy)指植物通过向环境释放次生代谢产物,抑制或促进邻近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这类次生代谢产物称化感物质(allelochemical)包括小分子机酸类、酚类、萜类、生物碱等。不同植物之间的化感作用称它毒作用;而植物个体对同种其它个体之间的有害影响,称自毒作用。 寄生 共生 化学感应 第二节 药用植物对生态因子的响应 五、生物因子对药用植物的效应 6、植物与动物的关系 生物链角度:生产者与捕食者的关系 进化论角度:协同进化的关系 植物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应对昆虫等采食带来危害的不同机制和能力,称植物的抗虫性(pest resistance)。如依靠特殊的结构(各种绒毛、尖刺等)以保护组织体;或依靠合成抗生物质(如生物碱类、萜类、生氰糖苷类等物质)来防御动物。 人们通常认为植物是被捕食的一方,但是生长在营养匮乏地区的植物也会发过来以动物作为食物,称为食虫植物。 第三节 药用植物种群与环境 一、种群的年龄结构 种群(population)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某一地区的同种植物的个体总和。种群内的个体通过传粉、受精、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并有机地集合在一起。 种群的年龄结构 增长型种群:幼年>老年,种群数量呈上升趋势 稳定型种群:各年龄级分布均匀,个体数量趋于稳定 衰退型种群:老年>幼年,种群数量趋于减少 第三节 药用植物种群与环境 二、种群的分布格局 种群的分布格局是指种群内个体空间分布的方式与配置的特点,一般分为三种类型。 1.随机分布(random dispersion)指个体分布完全和概率相符合,每个个体都有同等出现的机会。 形成原因:环境因素对许多个体作用接近,或是某一主要因素自身满足随机分布时,通过种子繁殖的植物在新环境中 2.均匀分布(uniform dispersion)又称为规则分布,是指种群内各个体之间保持一定的均匀距离。人工种植的植物居群可呈现均匀分布。自然界中,均匀分布非常罕见。 形成原因:当个体能够占有的空间大于其需要的空间时,其分布上受到的阻碍就会较小;当个体能够占有的空间小于其需要的空间时,其分布上受到的阻碍就会较大。 3.团块分布(aggregated dispersion)也叫聚群分布,是指种群内个体分布呈现密集而不均匀的团块。大多数药用植物种群在自然情况下都呈现团块分布。 形成原因:土壤不均匀、种群繁殖特性、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以及植物化感作用等是造成种群团块分布的主要原因。 第三节 药用植物种群与环境 三、种群的数量变化规律 种群数量规律主要与环境最大负荷量有密切关系。此外,种群数量变化还与该种群的生长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 自然状态下,种群数目并不能保持一致稳定,而随着时间变化而波动。引起这种波动的原因是多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lng接收站工艺培训计划.docx VIP
- 五懂五会五能员工必备安全技能手册.pdf
- 化妆品行业化妆品生产厂复工安全培训.pptx
- 2024年10月13日云南省税务系统遴选笔试真题及答案解析.doc VIP
- 2023年中考数学几何模型——动点最值之瓜豆模型(讲+练)(原卷版).pdf VIP
- (新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指导 课件.pptx
- 四川省2023-2024学年 职教高考联合体第4次模拟考试-智能制造类应知+应会(含答案).pdf VIP
- 1危险化学品磷酸(正磷酸)的危险、有害特性表MSDS.docx
- 2《陈涉世家》精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PPT课件.pptx
- 攀枝花学院2020-2021学年第1学期《高等数学(上)》期末考试试卷(A卷)及标准答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