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题画诗感时诗.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遂平一高17级一轮复习导学案 编制:杨 磊 审核:黄彦军 PAGE 16 课题 题画诗鉴赏 学习 目标 学习重点 借助表格,梳理、识记题画诗的相关知识。 学习难点 借助练习,揣摩、理解题画诗的题材特征和常见情感。 学 习 过 程 【基础感知】 题画诗知识储备卡 内容特征 描绘画作内容,评赏画作意境,叙写作画过程,谈论艺术见地,抒发作者感慨 代表作品 题米元晖潇湘图 (宋)尤袤 淡淡晓山横雾,茫茫远水平沙。安得绿蓑青笠,往来泛宅浮家。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牧牛图 (金)田锡 干戈扰扰遍中州,挽粟车行似水流。何日承平如画里,短蓑长笛一川秋。 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 (宋)苏轼 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庄周世无有,谁知此凝神。 常见手法 常见情感 对画境 对画者 对自己 对社会 【深入学习】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8年宁夏卷) 题李世南画扇①??蔡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②知村近,隔坞③闻钟觉寺深。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瓮:这里指水瓮。③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1)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5分) (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课堂检测】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书晃补之所藏与可画竹 苏轼 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 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 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 庄周世无有,谁知此凝神。 A.首联写出文与可作画时“目中无人”,并非是傲慢的表现,而是一种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的状态。 B.第二联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为创作,一为欣赏,但都包含物我交融之感。 C.第三联写自己欣赏画作时,感觉与画中之竹融为一体,竹的神韵、风采化成了自己的精神、品格。 D.“见竹不见人”“嗒然遗其身”“其身与竹化”三句,写出文与可作画达到“化境”的三个阶段。 课题 感时诗鉴赏 学习 目标 学习重点 借助表格,梳理、识记感时诗的相关知识。 学习难点 借助练习,揣摩、理解感时诗的题材特征和常见情感。 学 习 过 程 【基础感知】 感时诗知识储备卡 内容特征 时代现象,社会事件,民生状况 (赋役、工程、战争、天灾、政令、疾疫、贫富、流亡,等) 代表作品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春望》(杜甫) 《观刈麦》(白居易)     《泊秦淮》(杜牧) 《虞美人》(李煜)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过零丁洋》(文天祥) 补充作品 悲陈陶  (唐)杜甫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 HYPERLINK 陈陶泽中水。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苏秀道中  (宋)曾巩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卜算子·旅雁  (宋) HYPERLINK 朱敦儒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初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立。 鸥鹭苦难亲,矰缴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注:靖康元年十一月,金兵强渡黄河,朱敦儒加入了流亡队伍,开始了他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 乙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常见情感 对百姓 哀伤、同情、欣慰 对国运 关切、担忧、憧憬 对朝廷 愤懑、批评、期盼 对自己 愧疚、自省、勉励 【深入学习】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关山月 陆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注]①和戎:原意是与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实指宋朝向金人屈膝求安。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下诏与金人第二次议和,至作者作此诗时,历时为十五年。②遗民:指沦陷区的人民。 (1)诗中描绘了三个场景,试做概括。这三个场景是用哪个意象贯穿起来的?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课堂检测】 以下各项中,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采地黄者 白居易 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凌晨荷锄去,薄

文档评论(0)

jyr02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