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学记中的教育思想.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记》 中教育思想的解读 ;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作者的确切姓名和创作年代,尚待进一步考证。据传是思孟学派所作。孟子是子思的私淑弟子,两人的主张和学说是一致的。思孟学派便是以他两人的思想体系为代表的学派。儒家在先秦诸子中是最大的学派,创始人是孔子。孔子死后,他的弟子因各人的发展方向不同,就形成了多种儒家学派,思孟学派便是其中之一。   ; 《学记》总结了儒家私人教学中的经验,同时也记载了西周官学中统治阶级关于学校教育的一些重要措施。它对教育的作用与目的、学校制度、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作了系统的阐述,是研究中国古代教育的一份十分宝贵的资料。;一、教育的作用与目的 二、教育制度 三、教育和教学原则 四、教学方法 五、论教师;  《学记》的作者,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的立场,肯??了教育的作用和可能性,又从统治者巩固其统治的目的出发,把教育作为“化民成俗”的工具。 ; 文章说:“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意思是说,统治者对人民实行统治,务必运用教育这个工具,对统治者进行教化。作者又以玉石为例,认为玉石不经过雕琢,是不能成为玉器的;人不经过教育,就不会懂得封建社会的为人之道,要使人民都能做到“齐家、治国、平天下”,就必须教化人民。这是历代统治者奴化人民的必由之途。这便是《学记》所阐述的教育的作用与目的。;1.学制   《学记》中记载了“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各类学校。“塾”是规模较小的私塾;古时每500户为党,党内设学,称“庠”,学生一般由私塾升学而来;每12500户为遂(即术),遂中设学,称“序”,学生一般由“庠”升学而来;“国有学”,是指天子所在的首都,或者诸侯国内所设的大学,学生一般由“序”升学而来。; 2.年级   《学记》中说:“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比年入学”,是说学生可以每年入学。“中年考校”,是说每隔一年考查学生的学业成绩。对学生的要求,各年都有重点。;第一年考查学生能否分析经文章句; 第三年考查学生能否专心致力于学业,能否与同学很好相处; 第五年考查学生的知识是否广博,能否尊敬师长; 第七年考查学生研究学问的能力,并能选择良友;到这时,可以说学生已经达到了初步的成就。 学生到了第九年,学业上已能触类旁通,并形成了自己的意志,即已经达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上述这些分年的要求,近似于现代的年级要求;3.视学   “中年考校”,是指隔一年由政府官员到校对学生进行考查。考查的要求,视年级的不同,从第一年的“离经辨志”到第九年的“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4.学校规则   共有七条: 第一,开学仪式。《学记》中说:“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是说大学开学的时候,举行十分隆重的开学典礼,以表示极其重视的意思。; 第二,开学后进行目的性教育。《学记》中说:“宵雅肄三,官其始也”。“宵”读作“小”,《宵雅》是《诗经》中的篇名;《宵雅》中有《鹿鸣》、《四牡》、《皇皇者华》三首诗,都表示群臣宴会作乐,内容都是相互和睦和庆贺的意思。“肄”是学习,即学习《宵雅》中的三首诗。“官其始”,是指开学初即提出当官的培养目标。; 第三,《学记》中说:“入学鼓匣,孙其业也”。就是上课时学生听鼓声启开书匣,为的是使学生重视学习。 第四,“夏楚二物,收其威也”。“夏楚”都是木材之名,古时常把它做成戒尺,就是教师可以用戒尺责打犯规的学生。 第五,“未卜碲不视学,游其志也”。“碲”是天子诸侯在夏天祭祀的名称。是说政府官员不到夏季以后不去考查学生的成绩,使学生能按照自己的志趣从容学习。; 第六,“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是指学生学习时,教师仅观察他们的行为,而不多言,让学生自己用心思考问题。 第七,“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是指年幼的学生只能听老师讲而不必问,认为这是循序渐进,不可超越等级。;   1.启发性原则   这是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学记》中说:“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勿牵,强而勿抑,开而勿达。道而勿牵则和,强而勿抑则易,开而勿达。和、易以思,可谓善喻也”。所谓“喻”,就是启发、诱导。;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教师教学生,最重要的是善于启发诱导,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走;鼓励学生而不是压抑学生;启发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作出结论。教师如果能够这样进行教学,就能使学生产生“和、易以思”的效果,即使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学习感到容易,又能进行独立思考,发展思维能力。; 2.豫时孙摩

文档评论(0)

勤能补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