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宣汉县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对策建议(5.28修改).doc

宣汉县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对策建议(5.28修改).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3 - 宣汉县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建议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多样性的文化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日益增加,文化体验对游客出行选择的影响更加显著,甚至成为当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一、宣汉县文化旅游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宣汉县高度重视旅游发展,大力实施“全域旅游”战略,以“争当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全国巴文化高地”发展定位,紧紧围绕打造巴山大峡谷景区这条主线,挖掘巴文化资源,不断夯实文化基础,精心打造文化品牌。正在全力加快巴山大峡谷景区建设,一期投入110亿元,后续投入将突破200亿元,力争2018年10月开门迎客,2019年底创建国家5A级景区;编制完成《罗家坝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启动以“巴人巴国巴王陵”为主题的罗家坝考古遗址公园与巴文化博物馆;启动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巴山红军公园AAAA级旅游景区提升项目建设和“马渡民歌、荔枝古道”为主题的马渡关石林创建AAAA级旅游景区项目建设;出版发行宣汉县文学期刊《巴人文学》,围绕巴文化与开发扶贫为主题,开展“巴人风情·魅力宣汉”巴人舞大赛、摄影大展和征文大赛,举办了罗家坝遗址与巴文化学术研讨会;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川东土家薅草锣鼓”为题材的《幸福生活抿抿甜》亮相“直通春晚”舞台,登上“魅力四川—四川省2013新春联欢晚会”;正在编排的大型情景史诗剧《梦回巴国》立足古老巴国文明,将于2018年10月与观众见面,掀起了“穿巴人服、唱巴山歌、跳巴人舞”(简称三巴活动)、土家钱棍、对山歌等文化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得到持续提升,宣汉的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 二、宣汉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程度差。宣汉是川东生态旅游文化大县,巴风土韵源远流长,是巴文化的发源地,土家民俗风情独具,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生态旅游资源富集。但是,文化创意、演艺、工艺美术、文化遗产等与旅游资源整合不足,自然遗产、文化遗产、遗址古迹等文化资源旅游开发和利用程度低,缺少品牌效应突出的特色文化旅游功能区,现有的历史、地域、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休闲街区、特色城镇、旅游度假区产品、旅游演艺精品、文化体验项目和文创产品明显不足。文化与旅游双向深度融合亟待加强。 二是文旅产业市场化程度低。全县文化旅游资源虽比较丰富,但相对分散,不便于集中开发打造和旅游线路整合,发展全县文化旅游建设项目多、资金需求大、投资周期长,紧紧依靠县级财政远远不够,需要逐年加大县级财政预算、整合部门资金、建立多元化的投资体制用于旅游基础设施及重点项目的引导性投入。全县没有一家文化旅游集团公司,文旅市场化程度低。 三是文化旅游人才极度缺乏。近年来,宣汉县文化旅游事业快速发展,也凸显出文化旅游专家、文艺工作者、文旅部门专业技术人才极度缺乏,而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民间艺人匠人生存现状堪忧,现行机制体制原因,人才引进、特殊人才培养政策落实困难。 三、宣汉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建议 一是重点建设一批文化旅游重大项目。优选储备宣汉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库,深度包装宣汉县特色地域、生态旅游、红色文化旅游项目,实施“一区四圈”旅游提升工程,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到2020年,完成巴山大峡谷、巴文化博物馆和遗址公园、峨城山温泉康养度假、马渡关石林(荔枝古道-民歌文化小镇)、巴山红军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县文化旅游竞争力明显增强,影响力不断扩大。打造国内知名旅游目的地、中国巴文化高地。 二是培育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建设一批有历史、地域、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休闲街区、特色城镇、旅游度假区。推动文化创意、演艺、工艺美术、文化遗产等与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旅游演艺精品、文化体验项目和文旅创意产品。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园区的集聚、示范和辐射作用,到2020年,培育1—2个以文化旅游创意、文化旅游综合体、文化旅游特色景区等为依托的旅游产业园区,推进全县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三是推动假日民俗文化旅游发展。打造宣汉端午龙舟节、中秋乡村采摘节、春节土家年俗、元九登高等系列假日民俗文化旅游产品。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村落、文物遗迹和博物馆,推动演艺、游乐等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文化体验旅游,推出系列文创产品。举办旅游节庆活动,积极策划举办土家民俗风情节、巴人文化节、乡村旅游节、美食节、龙舟节等具有宣汉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 四是开发旅游演艺精品。依托全县巴文化、土家文化、民间文化资源,培育具有地域风情浓郁、时代特色鲜明和市场吸引力强的旅游演艺产品。持续推进“唱巴人歌、跳巴人舞、穿巴人服”活动,开展10万人同跳巴人摆手舞创吉尼斯纪录活动,打造巴山大峡谷“梦回巴国”历史舞台剧精品演绎品牌。加快民歌传唱与旅游产业融合,打造川东民歌精品节目。 五是加大文化旅游资金投入。加大县级财政资金投入,对传统文化、遗产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

文档评论(0)

jyr02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