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塑造.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的塑造 摘要:《三国演义》塑造了很多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这是一部艺术性很高的作品。曹操是《三国演义》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他的性格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他既是一位旷世之英雄:具有军事家和政治家的才能;同时又是一位乱世之奸雄:用法峻急,有犯必戮;奸邪诡诈,玩弄权术;骄盈自矜,过于轻敌。曹操是奸雄与英雄的统一体,是“古今奸雄中的第一奇人。” 关键词:《三国演义》;曹操;政治家、军事家;英雄;奸雄。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在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中,刘备、曹操、孙权、诸葛亮、周瑜……等等,都可以称得上是英雄。纵观这些英雄人物,性格最为复杂,并且能够集政治家、军事家于一身者,唯有曹操一人而已。 一提起《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人们首先想到的他是一个大奸臣。历史上有很多人用恐惧狠毒的眼光,恶性贬低他,曹操俨然成了奸险狡诈之人的代表和化身。但我细读了《三国演义》之后,对这些评判不敢苟同,曹操纵有过失,但事不至此。 《三国演义》极力宣扬了刘、关、张的忠义,表现出强烈的“拥刘反曹”倾向,将曹操刻画成为一个残暴不仁、玩弄权术、奸诈狡猾的“乱世之奸雄”。作者罗贯中通过汝南许劭、南阳何颙之口,对曹操的一生作了总的定性。尽管如此,他们也不能不承认曹操是“治世之能臣”,“安天下者,必此人也”。用聂绀弩先生的话说,“曹操是实干家”、“大军事家”、“杰出的诗人、文学家”。我们如果仅简单的用“好人”或“坏人”来评判他,就如同用手指在地图上指点国界一样,把他圈入“非此及彼”的善恶范畴。是的,曹操的形象,既有奸诈的一面,又有雄才大略的一面,然而这两方面不是机械的相加,而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有时很难分清这是他的英雄本色,还是奸雄的特性。但是,在《三国演义》中,他是以奸雄作为性格的主导方面。 在曹操的身上,几乎集中了封建统治者所具有的全部特点:笼络人心而又嫉贤妒才,刚愎自用而又机谋权变;刻薄暴虐而又豪爽多智,聪明过人而又愚蠢颟顸;坦诚中总带几分虚诈,大度中常含几成小气。然而,正是由于这些,才使得曹操的形象具有了极其鲜明的,不可替代的艺术独立性,形成他活生生的复杂的性格组合基调:奸而能、真而伪、宽而猛!性格的两个侧面互相渗透,使我不禁被曹操这复杂的、模糊的人性特征所吸引。下面,我就对罗贯中所著《三国演义》中的曹操这一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研究,以抛砖引玉、求教于名家指点。 ?一、曹操是旷世之英雄 对曹操英雄形象的赞叹自古有之:北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称赞曹操:“知人善用,难眩以伪。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与敌对阵,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及至决机乘胜,气势盈溢。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用法峻急,有犯必戮,或对之流涕,然终无所赦。雅性节俭,不好华丽。故能刈群雄,几平海内。”现代的郭沫若也郑重地赞颂:“曹操对于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有大的贡献”。而在罗贯中的笔下,曹操的主导方面仍不失为东汉末年叱咤风云的地主阶级政治家,军事家,是统一北部中国的英雄,他的英雄本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政治家曹操   (1)有勇有谋,以身赴国 董卓进京独揽朝纲后,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文武百官处境狼狈。然就在满朝公卿相聚一堂,谈虎色变“尽皆掩面而哭”之际,坐中一人抚掌大笑曰:“满朝大臣,夜哭到明,明哭到夜,焉能哭死董卓耶?”此时的曹操还仅为骁骑校尉。他知道:哭,于事无益,于时无补。于是他便采取行动:毛遂自荐,决意冒杀身灭族之险谋刺董卓,其行动果敢而又鲁莽。虽然结果失败了,但在谋刺过程,却不由人赞叹他有勇有谋,曹操抽出宝刀拿在手中正要行刺,不想董卓仰面看衣镜中,照见曹操在背后拔刀,急忙回身,曹操害怕,于是拿刀跪下,我有宝刀一口,想献给恩相。这才得以脱身,并“借马”出相府。其机智,恐非凡人所及,其结果用曹操自己的话来说便是“谋事在人而成事在天”了。尤其可贵的是,曹操潜归故里,发矫诏,招义兵,会盟十七路诸侯讨伐董卓。会盟讨卓几节,写得有声有色,其阵容、其声势都相当壮观。令人不得不赞赏的是,这次联合行动虽由曹操发起,但他却真心诚意推举当时实力最强的袁绍做盟主,自己却呼前跑后,甘愿充当联络员之类的角色。他一面尽心尽职辅佐绍成其功,一面又与袁家兄弟只重名份,不重人才的阶级偏见进行有理有节的斗争,以促进讨卓运动的进展。可惜袁绍及各诸侯各怀异心,按兵不动,“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力使人争,嗣还自相戕”。终于坐失乘胜追击董卓进入洛阳的良机,“竖子不足与谋!”这便是他取得的教训。在其过程中,曹操清楚地认识到:袁绍之徒不过是“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的疥癣之徒,决不能把安邦定国的大计寄托在这伙人身上,于是他打消了对大军阀们的幻想,这也是曹操芟刈群雄,削平海内,统一北方壮举的起点。 古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