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汉语词义成分的构成深层义.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 汉语词义成分的构成━━深层义 第一节 什么是词的深层义 词的深层义,顾名思义,是隐含在词的表面义之下的意义。一般的人只注意词的表面义,对深层义并不那么在意。下面将词的深层义与表层义作一番比较: 词的表层义即这个词的具体使用义,有确定的指代对象,是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基本单位和材料。而词的深层义是潜伏隐含在表层义内部的词义成分。它不与特定的具体对象相联系,只有一种宽泛、粗略的意义指向,并依附在表层义上起作用。这是两种有质的区别的词义成分。它们会显示出一些不同的特点:表层义容易发生变化,随着具体言语环境的变迁而派生出新的意义,深层义单纯稳固,在词汇结构的内部能长期存在;表层义在言语活动中有实践上的交际价值,深层义没有独立的使用价值;表层义的负载体为单个的词形,深层义依附于表层义,其存在范围为意义结构相同、词形部分相同的一组词。 中国传统语言学对词的深层义现象有过比较多的揭示。例如以刘熙的《释名》为代表的古代声训,尽管它历来受到过不少的批评,但它所引述的大量例子却仍为人们所承认并经常引用:如对“春”字,《礼记·乡饮酒义》释为:“春,蠢;夏,假;秋,悉;冬,中。”《说文解字》释为:“春,推也。”《释名》的解释为:“春,蠢,万物蠢然而生;夏,假,宽假万物使生长;秋, 也, 迫品物使时成;冬,终,物终成。”赞之者可以说这是一个音同义近的例子,贬之者可以说这是找同音字在作任意的推测。把“义近”的“义”理解得宽泛些,可以看到它们是在深层义中某种特定的意义要素、意义色彩上建立起联系。 《尔雅》中前三篇的一个个词条,内部的词义关系非常复杂。既有大量的具体义、临时义,故有“尔雅者所以通诂训之指归”之说;也有大量的假借义,故有“经传字多假借,而《尔雅》仍之,《说文解字》无假借,盖六书有义有音有形”之说;还有不少的是词的深层义,所建立的词义联系线相当隐含而又牢靠。如: “肃、齐、遄、速、亟、屡、数、迅,疾也。”(《释诂》) 这八个词都有“疾”的意义,它们是如何获得这种意义联系的呢? “肃”字:《说文》:“持事振救也。”段注:“《广韵》:恭也,敬也,戒也,进也,疾也。按训进者羞之假借,训疾者速之假借。”郝疏云:“(肃字在)上文训进也。进疾义近。”《尔雅释例》:“肃速数训疾,三字并通用。”《淮南子》云:“宽而不肆,肃而不悖。”高诱注:“肃、急也”。邵晋涵云:“皆与疾义相成也。” “齐”字:郝疏:“壮之疾也,……声转为捷。” “遄”字:《说文》:“往来数也。”郝疏:“《诗》‘遄臻于卫’、‘乱遮遄沮’、‘式遄其归’,传并云遄、疾也。” “速”字:《说文》:“疾也。” “亟”字:郝疏:“《说文》云,敏疾也。通作极,……又通作苟,……又通作棘,……又通作革,……是亟棘革音义俱同矣。” “屡”字:郝疏:“娄之俗体也。《释言》云:亟也。《说文》云:屡,务也。务,趣也,言趣赴于事,是急疾之义也。”《尔雅音训》云:“《说文》娄训空,又训务,二义相同。” “数”字:《说文》云:“计也”。段注:“与屡同意。今人言数数,犹言屡屡也。屡数有迫促之意,故同训为疾。”《释例》:“肃速数训疾,三字并通用。”《尔雅正义》:“《祭义》云其生也趋,趋以数。郑注数之言速也。” “迅”字:《说文》云:“疾也。”郝疏:“《释兽》云狼绝有力迅,《楚辞·招魂》篇云多迅众些,《文选·西京赋》云纷纵体而迅赴,皆以迅为疾也。通作讯。” 从以上古人的解释来看,他们在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时,都是从“义相成”、“音义俱成”、“音同者字通”、“某犹言某”、“义相同”的方式,在词义深层相同相近的层次上串通起同义线。尽管这些字词在表面义上,在具体的指称对象上相去甚远,但在深层义上却紧密相连。如果说研究表层义是偏重研究词语结构的现代词汇学主要特色的话,那么研究词的具体义和深层义则成为传统训诂学的重要特色,它较多地突破了词形的限制,使之带上了浓厚的轻形重义的语义学的痕迹。 宋代的王圣美的完整学说已不可全见,但通过他书传下来的片段却给后人留下探求汉语形音义奥秘的无穷启示。据沈括的《梦溪笔谈》记载: 王圣美治字学,演其义以为右文。古之字书,皆从左文。凡字,其类 在左,其义在右。如木类,其左皆以木。所谓右文者,如 ,小也,水之 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歹而小者曰残,贝之小者曰贱,如此之类,皆 以为义也。 他的“凡字义在字之右”,即义在右边声旁的观点,突破了声旁只表声的传统观念,将汉字的形、音、义三者紧密地连结在一起。尽管对他的“凡”所表示出来的绝对性不断有人提出批评,但对他所揭示的这一重要现象,人们却给予了愈来愈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