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傅雷家书》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导入新课 《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夫人写给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写信时间为1954-1966年六月。 这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现代中国影响最大的家训。 学习目标 1、了解傅雷及《傅雷家书》的有关知识; 2、领会傅雷的教子之道及浓郁的父子深情; 3、联系实际,印证和深化自己的阅读感受,增强自己的阅读能力。 傅雷(1908——1966),字怒安,号怒庵,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的重要缔造者之一,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著名著作。作者简介 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他有两子傅聪、傅敏。傅聪为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的钢琴家,傅敏为英语教师。他的全部译作,现经家属编定,交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编成《傅雷译文集》。“文革”期间,夫妇二人被迫害致死 在1966年的一个晴初霜旦,翻译巨匠傅雷愤然辞世。9月3日凌晨,58岁的翻译大师因不堪忍受红卫兵无休止的批斗、殴打、凌辱,坐在自己的躺椅上吞服了巨量毒药,辗转而亡。两小时后,他的夫人朱梅馥从一块浦东土布做成的被单上撕下两条长结,打圈,系在铁窗横框上,尾随夫君而去。 在遗嘱中,逐件交代欠保姆的菜金多少,借某人的书放在哪里之类。 傅聪收到父亲的最后赠言是:“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第三做音乐家,最后才是钢琴家。”文革给中国文化史造成了又一巨大损失。 《傅雷家书》是由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摘编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5月的186封书信,最长的一封书信长达七千多字。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和人生,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内容主旨家书名言1、只有事实才能证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动才能表明你的心迹。 2、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 3、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尽所能,无愧于心。4、孩子,可怕的敌人不一定是面目狰狞的,和颜悦色、一腔热血的友情,有时也会耽误你许许多多宝贵的光阴。 5、中国哲学的思想,佛教的思想,都是要人能控制感情,而不是让感情控制。6、一个人要做一件事,事前必须考虑周详。尤其是改弦易辙,丢开老路的时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理智做一个天平。把老路和新路放在两盘里精密的称过。7、人毕竟是有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一下不是可耻的事。 主要人物介绍 傅聪,1934年生于上海,8岁开始学习钢琴,9岁师从意大利钢琴家梅百器。1954年赴波兰留学。1955年3月获“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和“玛祖卡”最优奖。1959年起为了艺术背井离乡,轰动一时,此后浪迹五大洲,只身驰骋于国际音乐舞台,获得“钢琴诗人”之美名。傅聪——早于六十年代已被《时代杂志》赞誉为“中国当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是华人音乐家扬名国际乐坛的典范 《傅雷家书》不仅仅是书信,还是傅雷和傅聪交流艺术的平台,处处可见他们深厚的艺术功底。在一篇篇清新的文章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父子之间浓浓的亲情。 傅聪曾获第五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第三名,是有名的钢琴家,受到国内外知名音乐家的赞誉。这些功劳与他严厉的父亲是密不可分的。 专题一:傅雷的教子之道 傅雷对小时候的傅聪管教很严。那时是20世纪40年代,在四周被日本侵略者包围的孤城上海,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种罪恶的毒氛。傅雷不让孩子去街上玩耍,他把孩子关在家里,培养他们的音乐和文化素养。他还十分注意孩子的言行举止和生活习惯,他要求孩子生活俭朴,认真学习。 他每天都要监督傅聪不停地弹几个小时的琴,不过傅雷的教育并不死板,有一次傅聪正练着琴,突然来了灵感,弹着弹着就弹到自己的调上了。傅雷觉察到异常,便走下楼来。傅聪吓得赶紧回到谱子上。但这次,傅雷不仅没有责备他,反叫他弹自己创作的曲子,父子俩一起研究,并将曲子命名为《春天》。 傅聪长大后出国留学、演出,傅雷的家书也一直陪伴着他。傅聪在外艰苦奋斗,家书便是他唯一的慰藉。1966年9月3日凌晨,傅雷夫妇戴着沉重的精神镣铐,离开了这个世界。两个多月后,傅聪从一位法国朋友那里得知噩耗,顿时天旋地转,热泪纵横。 人爱其子,胜于一切。傅雷对孩子所灌注的心血,全部融入一封封家书中。傅聪在异国他乡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这些家书中汲取了力量,好象父母仍在他身边给他教导、鼓励和鞭策,使他拥有更多的勇气和力量,去战胜各种各样艰难险阻,走自己正确的道路。他拒绝与祖国敌对的国家的邀请,从不做有损于祖国尊严的事情。 他这种热爱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在万里之外给他进行的殷切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分不开的。

文档评论(0)

jyr02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