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秦海(七宝中学)
PAGE
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 第 PAGE 4 页 共 NUMPAGES 8 页
见基础8-12见基础7见基础6见基础5见基础4
见基础8-12
见基础7
见基础6
见基础5
见基础4
见基础3
见基础2
见基础1
***************************************************************************
● 知识联系框架
定义(关键词、
定义(关键词、总反应式)
概念(来源、作用、化学本质)物质和结构基础光合作用过程(光反应与暗反应场所、条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
概念(来源、作用、化学本质)
物质和结构基础
光合作用
过程(光反应与暗反应场所、条件、物质变化、能量变化、相互关系,及图解)
相关实验
影响因素(内因、外因)
催化剂
催化剂
-酶
酶制取及应用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多样性、需要合适的条件
酶制取及应用
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多样性、需要合适的条件
同化作用
同化作用
条件
条件
新陈代谢的类型
新陈代谢的类型
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能量-ATP(生理功能、中文名称、结构简式、相互转换)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及转化(糖类、脂肪、蛋白质)
能量-ATP(生理功能、中文名称、结构简式、相互转换)
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及转化(糖类、脂肪、蛋白质)
异化作用有氧呼吸(过程、反应式、意义
异化作用
有氧呼吸(过程、反应式、意义
比较细胞呼吸作用
比较
细胞呼吸作用
无氧呼吸(两种类型、反应式)
无氧呼吸(两种类型、反应式)
常见反应类型合成反应
常见反应类型
合成反应
水解反应(举例)(需水)
水解反应(举例)(需水)
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特点分解反应
生物体内化学反应的特点
分解反应
氧化分解反应(举例)(脱氢)
氧化分解反应(举例)(脱氢)
***************************************************************************● 基础知识
新陈代谢: 一系列化学反应 ,包括 同化作用 和 异化作用 。
同化作用:在自我更新过程中,生物体不断地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将它们转变为 自身的物质 ,并 储存能量 的过程。
异化作用:生物体不断地将自身的物质分解 以释放能量,并将 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
合成反应:由 小分子 形成 大分子 的化学反应,如 单糖合成多糖、核苷酸合成核酸 等。
分解反应:糖原、淀粉、脂肪、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中储存着大量的能量,细胞在利用这些物质前,先将 大分子 分解成 小分子。如淀粉和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分解成 氨基酸。
酶:由 活细胞 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 生物大分子。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也称为生物催化剂。
酶的活性:酶的催化效率
酶的特点: 专一性 和 高效性 。
专一性:酶分子有特定的 活性部位 ,该部位只有与其所催化的物质(底物)在结构和形状上 完全契合 时才能起催化作用,每种酶只能催化 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合成反应或分解反应。
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影响酶活的因素: 温度、pH值、作用地点、辅助因子、酶活性抑制等。
辅助因子:有些酶只有在与辅助因子结合时才显示活性,这些辅助因子有的是
金属离子 ,有的是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这些小分子有机化合物被称为 辅酶。
腺苷三磷酸(ATP): 直接 能源物质,A表示腺苷 ,T表示其数量为 三个 ,P表示磷酸基 ,结构简式可表示为 A-P~P~P ,其相邻的两个磷酸基之间的化学键非常活跃,水解时可释放约30.5kJ/mol的能量,称为高能磷酸键 ,以用“~”表示。在生命活动过程中,ATP的一个高能磷酸键断裂,释放出一个磷酸和能量后成为
腺苷二磷酸(ADP) 。ATP能携带和转运能量;在 有机物氧化分解或光合作用 的过程中,ADP可获取能量,与磷酸结合形成ATP。
光合作用:叶绿体吸收并利用光能,将 CO2和H2O合成 有机物并释放O2,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的过程。
光合作用的研究历史:
1642年,赫尔蒙特实验:结论柳树获得的物质只是来源于水。
1771年,普里斯特利实验:结论 绿色植物可以“净化空气”。
1779年,英格豪斯实验:结论植物能“净化空气”的必要条件是光照。
1785年发现空气的组成之后,认为绿叶在光照下放出的O2,吸收的是CO2。
1939年,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
20世纪40年代,卡尔文用14C标记的 14CO2供给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探明了CO2转化为有机物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