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英文文献.doc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著名科学家王选先生曾经说过: ?????? ************************************************* ?????? 阅读文献使我找到了自身发展的正确方向   大学毕业后我就养成了阅读英文文献的习惯,当时下了一个决心:不看翻译过来的中文书,只看英文原版书。这样既锻炼了英文阅读能力,又避免了因译文错误而带来的一些误解。20世纪50年代末,我正忙于一台中型计算机的具体设计工作,每天三段时间上班,只能利用晚上10点到12点看文献,然后就在办公室的桌子上睡觉。当时美国的计算机很发达,已形成产业;而英国在50年代也有不少创新成果,例如变址、闭子程序、微程序和虚拟存储器。今天美国年轻的计算机工作者很少有人知道上述技术均是英国人的发明。1956年开始设计的IBMStretch(号称每秒百万次)计算机和1958年开始设计的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Atlas计算机对我的触动最大。设计时他们做了大量的应用调查,而Stretch的多道程序运行和切换是靠软件来实现的,而以前我只知道笨重的硬件切换方法。我在阅读文章的同时很关注作者的知识背景,以便分析他们做出创新的原因。大量阅读文献使我下决心一定要同时具备软件和硬件两方面的第一线实践经验,我相信通过跨领域的研究,一定能找到创造的源泉,这是我1961年做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抉择,也是后来我负责研制激光照排系统能够成功的重要原因。 了解国外必威体育精装版动态可以避免科研工作走弯路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改革开放,访问学者赴美学习、科技工作者埋头学习英语成风。此时许多人才发现辛辛苦苦干了十几年的科研成果实际上全部在外国专利保护范围内,或者是正在国外已经被淘汰的方向上努力“填补国内空白”,这是很可惜的,这一遗憾往往在于没有仔细阅读该领域的国外必威体育精装版文献。以照排系统为例,先于北大的5家均选择了模拟方式存储汉字字形。其中一家用的是字模管,即把字模板插在阴极射线管的发射极和荧光屏之间。字模管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曾在美国流行了一段时间,当时也非主流,70年代中期则被数字式存储和显示的阴极射线管照排机所取代,80年代末第三代阴极射线管照排机在美国停产,而1988年底北京某大报头版却报道了我国研制成功阴极射线管照排机,当然最后只能夭折了。另外,80年代初我国报纸宣传某单位研究成功分辨率很高的缩微胶卷,我还去看过展品,该成果离商品还有一段距离,而当时国外光盘正以十分迅猛的势头发展,必将淘汰各种形式的缩微胶卷。90年代中期,一次在外地作报告,晚上回旅馆后有一位听众给我打电话,说他发明了一种用于绘图仪上的笔,这种笔的耐用性比现在国外产品要好。我听后马上跟他说,这一方向你最好尽快放弃,因为用笔的机械式绘图仪很快就要被喷墨打印机所取代。当时我看到了超宽幅面喷墨打印机已经问世的消息,在精度、速度、色彩和适用范围等方面比机械式绘图仪都要好得多。这位科技工作者的发明假如完成于80年代初期,则是很有意义的一项成果。   我的一生取得了两项科研成果:60年代的高级语言编译系统和后来的激光照排。这两个项目均是高起点,没有走弯路,有所创新,这与阅读文献有很大的关系。 ?????? ************************************************* ?????? 那么,到底如何读文献呢?看网友们的归纳总结: 之一 1。由点到面。选工作实践中的疑点,热点,由一个小枝节,检索较全的文献,一般近期的20 篇左右已经相当多了。之所以不必在意3年以前的,是因为知识更新非常快,且网上能查到的多为近几年的全文。学习别人是怎么发现解决问题的。知道目前对这个问题的共同看法,和分歧。然后,扩展开,根据兴趣和研究的目的,知道,在研究的领域:谁的文章被引用的次数多,谁的文章最多必威体育精装版最有启发性。去图书馆找他的文章看全文。逐步扩展自己的视野,构建个人的专业知识结构和看法。 2。由杂到精。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以后,对于繁杂的文献,要有个人的判断。追踪某个专题、某个专家的研究进展,比较对于同一专题的论点的发展,掌握其新的方法或新结论,或注意作者观点的改变,探究其原因。培养个人的学术修养。对于高质量高水平的期刊,定期浏览,从面上了解学术进展和热点,根据个人的兴趣和工作进展,逐篇仔细阅读新作. 3。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无论是工作中的点滴发现,思想火花,都应该写下来。我和王忠诚院士、顾玉东院士的接触中,发现他们都有记卡片的习惯。病例随访、文献观点,等等。到写作文章时,都是现成的材料。现在有了电脑,但是写文献综述是一个完善知识结构的好方法。随时记下论点,个人心得,会有事半功倍的成绩。无论写在纸上,还是记载在电脑内,都应该有一个记事簿,并且经常整理。 4。对于下载的文献,要以其内容建立以专题杂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