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通道概论.ppt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Brief description ☆ 正常心律: 窦性心律 频率:60-90bpm 规则:一般每2个心动周期间隔时间均相等 ☆ 心律失常(arrhythmia): 由于冲动起源、冲动传导异常所致的心跳节律和频率的紊乱,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 ☆ 分型:缓慢型心律失常 快速型心律失常 ▽ 缓慢型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缓 各种传导阻滞 治疗以M受体阻断药和β受体激动药 ▽ 快速型心律失常 本章主要介绍的内容 窦性心动过速 早搏 阵发性心动过速 心房扑动和颤动 ☆ 心律失常发病和治疗 ▽ 发病:很多疾病可引起,25%使用强心苷,50%的麻醉病人,80%心肌梗死病人,美国每年因心律失常猝死者约有45-60万人; ▽ 治疗问题: ⊙ 不同的心律失常治疗方法不同; ⊙ 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心律失常,但亦可导致心律失常。 第1节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基础 Myocardial electrophysiological basis 心肌细胞膜电位: 静息电位:极化,膜内较膜外负90mv 动作电位:先除极后复极 0相:除极,Na+快速内流 1相:快速复极初期,K+短暂外流 2相:平台期,缓慢复极,Ca2+及Na+(少量)内流,K+外流 3相:快速复极末期,K+外流 4相:静息期,Na+外流,K+内流恢复极化状态 APD:0-3期合称为动作电位时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主要受K+外流速度的影响 心肌细胞 ☆ 自律细胞:窦房节、房室节和传导系统心肌细胞; ☆ 非自律细胞:心房和心室肌细胞。 心肌细胞特性 ☆ 自律性 ☆ 传导性 ☆ 兴奋性 ☆ 收缩性 按照动作电位特征分类 快反应细胞:心房肌细胞、心室肌细胞、希-普细胞,Na(0期) 慢反应细胞:窦房结细胞、房室结细胞,Ca (0期) 有效不应期 Effective Refractory Period,ERP 从开始除极至膜电位恢复到 –60到-50mv的时间 在ERP中,细胞对刺激不产生可扩布的动作电位 反映快钠通道在除极后恢复到能有效地开放所需最短时间 EPR↑,心肌不起反应的时间↑,产生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机会↓ Electrophysiological basis of the arrhythmias ☆ 冲动形成障碍 自律性增高:自律细胞4相自发除极速率加快、最大舒张电位变小、自律/非自律细胞膜电位减小到-60mv或更小时 后除极和触发活动 ☆ 冲动传导障碍 单纯性传导障碍:传导减慢、传导阻滞、单向传导阻滞(与ERP长短不一或传导递减有关) 折返激动(reentry) 后除极: 继0相除极后所发生的除极。 特点:频率快、振幅小、震颤性波动、不稳定,易引起异常冲动发放,称为“triggered activity”。 早后除极: 发生在2或3相,Ca2+内流增多引起 迟后除极: 发生在4相,胞内Ca2+过多诱发短暂Na+内流引起。 Reentry (折反激动) 指冲动经传导通道折回原处而反复运行的现象。 形成折返的条件: 必须有两条功能上或解剖上互相隔开的传导途径 回路中的一部分必须具有单向阻滞的性质 从回路传递来的激动时程必须比原已兴奋的心肌的不应期为长 折返激动可发生在心脏的任何部位,大部分心律失常都可能由于折返激动而引起。单个折返—早搏;连续折返—心动过速、扑动;多个微型折返—颤动。 凡能消除单向传导阻滞(改善传导)或使其变为双向传导阻滞(加强传导抑制)以及延长ERP的药物均可消除折返,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第2节 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电生理作用及分类 Basic electrophysiological actions 降低自律性 ?快反应细胞4相Na+内流或慢反应细胞4相Ca2+内流; 促进K+外流而增大最大舒张电位 提高阈电位 减少后除极与触发活动: ?早后除极:Ca2+拮抗药 ?迟后除极:Ca2+拮抗药、Na+通道阻滞药 改变膜反应性和传导性 ?膜反应性改善传导:K+外流? ? ?膜电位?传导??消除单向阻滞(苯妥因钠等); ?膜反应性而?传导:Na+内流? ?膜电位? ?传导??单向阻滞变双向阻滞(奎尼丁等) 改变ERP及APD而减少折返 ERP绝对/相对? ;使邻近细胞不均一的ERP趋向均一 * * * * * * * * * * * * * * 离子通道概论 离子通道研究简史 1955年 Hodgkin等提出通道概念,后又提出电压门控动力学模型,获得1963年诺贝尔生理学奖。 1976年的膜片钳技术应用于更小细胞的电活动和单个通道,所以,Neher获得19

文档评论(0)

benzei2445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