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色谱仪 国际空间站-美国 性能指标 中国空间站(2017) 合同指标 VOC目标组分 ≥ 30 种 ≥ 30 种,-20~270 ?C 分离柱 60 m ? 0.25 mm i.d. 双柱相同 30 m ? 0.25 mm i.d. 极性柱和非极性柱 检测器 63Ni源 IMS 抗氧化微池TCD 检测下限 1 ppm ~0.05 ? 1 ppm (实测0.03 ppm) 重量 44.5 kg 4 kg + 4 kg 功耗 120 W 25 W + 15 W 采样量 40 mL 50 mL 或整倍数 分析周期 3 h 1.5 h 外形尺寸 (cm)3 71.1 ? 48.3 ? 26.7 40 ? 16 ? 16 + 电控 * 我国不允许在空间站载人舱内有放射性材料,也不允许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而光离子检测器因寿命太短、且不能在有氦气和氢气环境中使用(都是色谱载气),加之对耐受宇宙射线辐射和瞬时真空的要求,只能采用热导检测器。 但是,热导检测器灵敏度比离子化检测器差100倍,要达到检测下限指标,主要靠样品富集,其次是进一步提高检测器灵敏度。 我国规定空间站日常分析采样量限定在50 mL,因此要解决少量样品有效富集100倍以上的问题! 空间站舱内有害气体分析仪性能比较 设计并且工程实施出比美国空间站分析仪的功耗、重量和体积都小70%,而功能相同的色谱分析仪,是对国家仪器仪表领域创新能力的挑战! 气路设计原理图 * 在20多年的研究积累基础上,我们解决了: 1)极低功耗毛细管色谱柱均温加热程序升温; 2)抗氧化型固态微池热导检测器; 3)极低功耗样品气高倍富集-热解析; 4)针对不同结构的抗振抗冲击设计 等多项关键技术。 空间站舱内有害气体分析仪 与安捷伦 6890 GC程序升温分离对比色谱图。30 m?0.25 mm i.d.?0.5 ?m SE-54。 35 ?C恒温8min,10 ?C/min 升温到180 ?C。1、甲醇、乙醛;2、乙醇;3、丙酮;4、二氯甲烷;5、正己烷;6、氯仿;7、呋喃;8、二氯乙烷;9、苯;10、正丁醇;11、乙二醇、三氯乙烯、庚烷12、甲苯;13、辛烷;14、乙苯、邻二甲苯;15、间二甲苯;16、对二甲苯;17、壬烷;18、癸烷 20 W 1000 W 30长毛细管极低热容均温加热程序升温技术 空间站舱内有害气体分析仪 双通道采样、双通道样品富集-热解析,双炉温控制,双固态热导检测,其中一路程序升温,分析沸点-20~270 ?C组分。整机平均功耗25 W。 out inlet 微池固态热导检测器 原理图 Φ17 ?m Pt 丝,绕在Φ0.5 mm的陶瓷管上,外复几个?m 厚无机保护层。丝温在300 ?C以内,空气进入不会氧化Pt丝表面。 美国的空间站色谱仪在发射时放在减震垫上,在轨后由宇航员取出,安装在机柜里。而我国的色谱仪是事先安装在靠壁机柜里,发射过程中没有缓冲!因此抗振动性能要比美国仪器高3倍。 2013年3月,工程样机分析性能通过验收; 同年6月,工程样机一次性通过鉴定级力学试验! 三维正玄震动 20?300 Hz,36 G 冲击震动 1200 G 科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一、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知其然—— 学生时代; 一、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知其然—— 学生时代; 知其所以然—— 科学研究; 一、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知其然—— 学生时代; 知其所以然—— 科学研究; 使其然—— 研究工作的最终目的和 最高境界! 二、什么是科学? 1.自然科学 2.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家的优势在于,他们所面对的是独立于人的意识的自然现象。自然现象属于一个世界,科学家的陈述属于另一个世界。因此,自然现象可以充当独立的客观标准,科学则依赖此判断所陈述的真理性或有效性。与事实一致的陈述就是真的,否则就是假的。只有确立了与事实的这种一致性,科学家的理解才能成为知识。也即科学家拥有一个可供人们使用的客观标准。 2.1 自然科学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参与者的思维对象不是能够独立地给定(如在社会科学和经济学领域),它依赖参与者的决策而定。作为确定参与者观点的真实性或有效性的标准,它还不够格,但是它又确实提供了某种标准。一些期望为后来的事件所确认,另一些则没有。可是确认过程也留有遗憾,因为人们永远也无法肯定,究竟是预言与后来的实践相一致,还是后来的事件顺应了预期?在此,自然科学所强调的思想与事件之间的完全分离荡然无存了! 2.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