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训诂的方法和体例.ppt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节 训诂的方法和体例;2、利用音同音近字 例:《毛传》:“盗,逃也。”(同音相训)   《说文》:“祈,求也。”(同声相训)   《说文》:“天,颠也。”(同韵相训) 3、利用同形字 例:《诗》:“风,风也。”  (被注字是一种文体名称,注释字意思是“鼓动”)   《周易》:“剥,剥也。”  (被注字是卦名,注释字意思是“解剥”)   《孟子》:“彻,彻也。”  (被注字是周代赋税名,注释字意思是“彻取”);(三)义训(据文正义)—指不借助字形和字音而用一个词或者一串词来直接说明某词的含义。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同义相训—用同义词解释词义。 例:《方言》:“崽者,子也。”(直训)   《广雅》:“拳拳、区区、款款,爱也”(一词释数词)   《尔雅》:“宫谓之室,室谓之宫。”(互训)   《尔雅》:“速,征也。”“佂,召也。”(递训)   《说文》:“尗,豆也。”(用今语释古语)   《方言》:“曾、訾,何也。”(用通语释方言) ;2、反义相训—是用某词的反义词来解释该词   这主要是因为有些词在上古本来兼有正反两种意义,后世 只通行一种。另外,由对比引起的联想也是造成反训的一个原 因。反训作为语义训释的一种手段,由《尔雅》开创,并由郭 璞注阐明。这种训诂现象虽然范畴有限,但了解它对阅读古籍 是有用的。 例:《尔雅》:“徂,存也。”“乱,治也。”郭璞注:“以徂为存,犹以乱为治…此皆训诂义有反复旁通,美恶不嫌同名。”   《广雅》:“贷”训“借”又训“与”。   《释言》:“陶”训“喜”又训“忧”。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颜师古注:“面谓背之,不面向也。面缚亦反背而缚之。” ;3、以共名释别名——指出某一事物所属的种类。 例:《说文》:“薇,菜也。”“李,果也。”“疴,病也。” 4、设立界说——指用下定义的方法来解释词语。 例:《诗·传》:“规,正圆之器也。”   《尔雅》:“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友。” 5、描写譬况——将词所表示的事物的形状、性能另以描写或以类似的事做比况。 例:《尔雅》: “二足而羽谓之禽,四足而毛谓之兽。”(描写)  《释名》:“日月亏曰食,稍稍侵蚀,如虫食草木叶也。”(譬况) 6、由反知正——用反义词加上否定词来阐明词义。 例:《说文》:“拙,不巧也。”“暂,不久也。”“假,非真也。” 7、增字足意——被释词放在释词的地位,另外增加一个或几个词以完足词义的训释。 例:《诗》:“静女其姝。”毛传:“静,贞静也。”   《诗》:“此宜无罪,汝反收之。”毛传:“收,拘收也。”   《说文》:“宽,屋宽大也。”;练习:阅读下面材料,分析各句所使用的训诂方法。;二、训诂的体例—指训诂学家在实践中采用的体式条例;2、传注体 定义:是随文释义这类古书注解的统称,或称注疏。  它所解释的词语是在使用状态下的活的言语,它体现的意义是具体 的。它的内容极为广泛,包括传、注、笺、疏、章句、集解、校注等。  (1)传 定义:用今语传达古语含义。广义的传与“注解”是同义词;狭义的 传是指直接阐释经义的注解。   传有大传、小传、内传、外传、补传、集传之分。   内传是指与经传相比附的,即指密切联系经文的注解。外传是 “其文不主于经”,杂以古书古语,证以诗词的注解。如《韩诗内传》 是比附《诗经》原文加以解释,而《韩诗外传》则重在叙述经文的典 故,与《诗经》原文相去甚远。又如称《左传》为《春秋内传》,称 《国语》为《春秋外传》。   大传为大意之义,如《尚书大传》。小传为作者的谦词。   补传为补注之义。集传又称集注,如《诗集注》。;(2)注 定义:注释之意。   贾公彦《仪礼疏》:“注者,注义于经下,若水之注物也。”孔 颖达的解释:“注者,著也。言为之解说,使其义著明也。”两种说 法尽管有些不同,但认为“注”就是注解古书使之便于理解的意思是 一致的。   称古书注解为“注”始于东汉的郑玄,郑玄之前的古书注释皆称 “传”,后人将各类古书注释通称为“注”,故广义的“注”可以包 括对古代文献所作注解的一切训诂实践。 (3)笺 定义:表明文意记识其事之意。   注书叫笺,始于郑玄。郑玄《毛诗笺》对《毛诗诂训传》解释不 明或过于简略的地方另外补充说明。因此所谓笺,就是在前人注解的 基础上进一步提示其未详之意而加以表述。 ;(4)义疏 定义:也叫“正义”,或省称“疏”,疏通文意的意思。这是一种既 解释文献原文,又解释前人注文的注释。   这种训诂形式兴起的原因,是因为前代人传注,文字简古,文意 难懂,于是注家不得不既注经文,又释传注。义疏有“疏不破注”的 惯例,即给前人的注释找理由。 (5)章句 定义:离章析句之意。   其内容包括:明确句读,划分章节,在分析解说全文的基础上分

文档评论(0)

勤能补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