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学煤矿地质学实习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煤矿地质学实习报告 PAGE 7 煤 矿 地 质 学 实 习 报 告 学院:能源学院 班级:采矿11-3 姓名:王武汉 学号:311102010321 指导老师:马老师 目录 TOC \o 1-3 \h \z \u 前言 3 实习目的: 3 实习情况: 3 ※地层 5 一、太古界 5 二、元古界 6 三、古生界 7 寒武系 7 奥陶系 8 石炭系 8 二叠系 9 ※构造 10 1、褶皱 10 2、节理 11 3、断层 11 4、地堑 13 ※矿产 14 ※结束语 16 前言 实习目的: 经过一个学习的煤矿地质学的学习,我们对这门课程有了最基本的了解,但书本上的知识可能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差异,为了更好地认识地质学现象,加强对地质学的了解,学校在学期结束前给我们专业安排了3天的野外实习课程,这次实习使我们对地质学的了解更加深刻,为我们以后工作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实习情况: 实习时间:2014年1月2日—2014年1月4日。 为了给实习提供方便,增加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更好地在野外实习,我们这次实习实行了小组制,并且设定小组组长,我们分组情况如下: 组长:王武汉 组员:申显会、宋远、寿永栋、孙耀宗、王武汉、吴彪、吴世权、杨盼盼 在这次实习中,我们不仅学到了很多地质知识,而且在实习的过程中我们互相帮助,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感情。 实习路线: 2014年1月2日:河南理工大学—辉县市上八里镇—薄壁镇—鸭口村 2014年1月3日:河南理工大学—龙洞乡—刘庄村—刘庄村后沟 2014年1月4日:河南理工大学—沁阳市—常平乡 实习准备: 实习之前老师交代了安全注意事项,并领取了相应实习必备工具(罗盘、锤子等),马老师对我们要求很严格,要求我们做好实习记录,这为我们的实习报告的书写提供了很方便的材料。 实习大体内容: 我们这次实习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对地层的基本认识理解。 构造带的认识分析。 矿产情况的分析认知。 在这我就不详细介绍了,接下来我会在主要内容中,对这次实习的主要内容加以分析。 ※地层 本次实习看到的地层从老到新为:太古界的赞皇群——二叠系的上统上石盒子组。下面我将分别描述一下各个时期的地层特点。 一、太古界 辉县市上八里乡鸭口盘山公路沿途的岩层我们可以看到底层多为赞皇群。 在马老师和郑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在沿途路边见到了黑云斜长片麻岩、花岗片麻岩、角闪片麻岩等。 1、黑云斜长片麻岩主要特点(岩性)为:颜色:黑褐色及黄褐色;成分:斜长石(含量53%左右,灰白色,玻璃光泽)、黑云母(含量20%左右,片状)、石英(20%左右,有油脂光泽)。 2、角闪斜长片麻岩主要特点(岩性)为:颜色:暗绿色和灰黑色;结构:粒状、纤维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成分:斜长石(含量25%左右、灰白色有玻璃光泽)、角闪石(含量55%左右,呈柱状或粒状)、石英(8%左右油脂光泽)。 3、花岗片麻岩的主要特点(岩性)为:成分(正长石、石英、黑云母)颜色(肉红色),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 在我们观察的过程中,还有很多混混合岩及变质岩。 混合岩:混合岩是变质岩和岩浆岩之间的过度岩类,是由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的岩类。 在盘山公路观察到的混合岩含有一定数量平行的浅色长石英质或花岗质脉状体的混合岩,多呈厚度不等的层状特征特征,围岩中大量的侵入体(脉状、条带状)与围岩组合在一起形成岩石,围岩称为基体,侵入岩称为脉体。 变质岩是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和 矿物质的混合作用下由一种岩石自然变质成的另一种岩石。质变可能是 重结晶、纹理改变或颜色改变。是组成地壳的主要岩石类型之一。先期形成的岩石在地壳中受高温、高压及外来物质深入的影响下,引起其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的改变,而形成的新岩石,称为变质岩。 二、元古界 云梦山组主要在鸭口村盘山公路看到的,云梦山组特点是主要由紫红色、灰紫色不等粒石英砂岩夹页岩组成,底部为砾岩夹铁矿层。砂岩具交错层理和板状斜层理,层面可见波痕。底部以砾岩与下伏兵马沟组呈假整合接触(嵩山及王屋山地区),在大部分地区不整合于熊耳群或登封群之上;顶部以石英岩顶面为界。云梦山组分布于豫西及太行山地区,厚度变化较大(济源93~293m,渑池826m,嵩山地区108m,舞阳—西平一带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