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为了检查列车占用钢轨线路状态,美国人鲁宾逊1870年发明了开路式轨道电路,1872年研制成功了闭路式轨道电路,于1873年首先在宾西法尼亚铁路试用,从此诞生了铁路自动信号。 中国铁路在建国前采用的轨道电路传输信息少,分布也极不平衡,建国后从50年代中期开始,轨道电路技术在中国有了长足的发展,不仅传输的信息量增加而且它的使用已遍及全国铁路各线,构成了中国铁路信号技术发展的基础。
;第一节、轨道电路的组成原理与种类 ;1、轨道电路的基本原理;1. 导体
铁路的两条钢轨是传输轨道电流的导体,在两节钢轨的接头处为了减少钢轨与钢轨夹板间的接触电阻,用接续线连接。
引接线用于送电设备、受电设备与钢轨的连接。;2. 钢轨绝缘
钢轨绝缘安装在相邻两个轨道电路衔接处,以保证相邻轨道电路在电气上的可靠隔离。
钢轨绝缘多采用机械强度高、绝缘性能好的材料。
为使轨道电路适应于无缝线路,目前在干线的区间多利用电路构成电气绝缘节来分隔轨道电路。;3. 送电设备
在车站内,轨道电路的送电设备是电源,用来向轨道电路供电。
在自动闭塞区段,轨道电路的送电设备是能够发送一定信息的电子设备。;4. 受电设备
车站内轨道电路的受电设备是轨道继电器,用于反映轨道电路内有无机车车辆占用和钢轨是否完整。
;(2)作用:;(2)轨道电路的作用
1、监督列车的占用
反映线路的空闲情况,为开放信号、建立进路或构成闭塞提供依据
2、传递行车信息
利用轨道电路传递不同的频率信息来反映列车的位置,决定通过信号机的显示或决定列车的目标速度,控制列车运行。
;3、轨道电路的分类; 按工作方式分:
开路式
闭路式(广泛使用)
按传送的电流特性分:
连续式
脉冲式
计数电码式
频率电码式; 按分割方式分
有绝缘轨道电路
无绝缘轨道电路
按所处位置分
站内轨道电路
区间轨道电路
;按轨道电路内有无道岔分:
无岔轨道电路
道岔轨道电路
按适用的区段分:
电化区段
非电化区段
按通道分:双轨条、单轨条;4、轨道电路的应用;第二节、轨道电路的工作状态与基本参数;(4)轨道电路分路的几个??语:
列车分路电阻---列车车轮的接触电阻值
分路效应---列车分路,轨道继电器落下
分路灵敏度---在任一点分路,恰好是轨道继电器落下的电阻值
标准分路灵敏度---0.06Ω;第三节、轨道电路的划分与绝缘布置;(2)命名
道岔区段和无岔区段的命名方式不同
道岔区段:根据道岔编号命名,如1-5DG
无岔区段:对于股道,以股道号命名,如1G;进站内方,根据所衔接得股道编号加A或B,如1AG(下行咽喉)、2BG(上行咽喉);差置调车信号机之间,如1/3WG;二、道岔区段的轨道电路;3、道岔区段轨道电路的连接方式
(1)串联
(2)并联
4、一送多受轨道电路 ;三、极性交叉;3、极性交叉的配置:
在一个闭合的回路中,绝缘节的数量必须达到偶数才能实现极性交叉,若为奇数,采用移动绝缘节的方法实现;四、钢轨绝缘节的设置 ;第四节、工频轨道电路;2、工作原理:
电源\钢轨中传输\继电器接受的均是交流,但动作是直流
轨道电路完整无车占用--GI↑,交流电压在10.5-16v 左右,车占用时--GJ↓,GJ的交流残压此时应低于2.7v。;二、工频轨道电路各部件及其作用;三、50HZ相敏轨道电路;2、特点:
提高了绝缘破损的防护性能;
延长了极限长度;
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3、微电子相敏轨道???路
返还系数高、机械结构简单、抗干扰能力强;第五节、数字无绝缘轨道电路;类型:AF-904型数字(音频)轨道电路
厂家:美国US&S公司
功能:是联锁逻辑处理单元和车载设备之间的通信接口
应用:在上海地铁 2 号线和天津滨海线运用。
;AF-904系统是联锁逻辑处理单元和车载设备之间的通信接口,执行正线区段的轨道占用检测和数字车载信号的传输两大功能。
AF-904系统设备按地点可分为轨旁设备和信号室内设备两部分;第六节、计轴器;2、计轴器系统原理;3、计轴器的组成;第七节、轨道电路常见故障;二、红光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