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淋巴瘤Lymphoma 发生于肾上腺的淋巴瘤可见为继发性的也可以为原发性的(很少见,双侧)。 CT:NHL累及肾上腺,肿块境界清晰或不清晰。 67Y,M, 淋巴瘤CT诊断要领:与大小无关,边缘不清,周围器官移位。 转移癌 对过去的30年中进行统计,尸检结果中肾上腺转移癌占3%。 76Y,F,肾细胞癌广泛转移,肝、肺、肾上腺及骨 年龄40岁以下原发性肿瘤包括淋巴瘤-白血病、肺癌、胃癌。 若患有淋巴瘤、乳癌、结直肠癌,胃癌,前列腺癌通常5年以上可能会转移至肾上腺. 90%的肾上腺转移癌来自癌症,其中56%为腺癌,15%为鳞状细胞癌。其他有来自造血组织肿瘤、肉瘤及黑色素瘤。 若为肾细胞转移至肾上腺的,其CT平扫及增强扫描影像与嗜铬细胞瘤相似。 61Y,M,左肾细胞癌切术后 富血管转移瘤:嗜铬细胞瘤和转移瘤?病理证实 假性病变Pseudolesions 胃肠道憩室、胃底、脾动脉瘤、静脉曲张、外生性肝脏肿块、扩张的结肠、副脾、位于肾上极的囊肿等常常会被误认为肾上腺的病变。 为了区分这些误以为是肾上腺病变的“假象”,CT增强扫描及CT多平面重建的作用尤为重要。 国庆快乐!!! 知识回顾Knowledge Review * * 肾上腺肿块的CT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顾晨曦 肾上腺为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由皮质、髓质和基质组成。 1.皮质(球状带、束状带及网状带)产生和分泌醛固酮、皮质醇和性激素。 2.髓质分泌儿茶酚胺。 肾上腺肿块一般包括原发肿瘤和转移性恶性肿瘤,CT上常见的为腺瘤,常偶然发现,此外如髓脂瘤、囊肿或者外伤后引起的后遗症。 CT影像虽然不能直接诊断出是哪种病变,但可以总结出一系列影像学规律对所见的影像表现进行分析。 前言 肾上腺肿瘤: 一、腺瘤 二、肾上腺皮质癌 三、嗜铬细胞瘤 四、髓脂瘤 五、淋巴瘤 六、转移性肿瘤 七、“假性病变” 肾上腺腺瘤Adenoma 腺瘤的发生率与年龄有直接的关系,Kloos等指出,20-29岁人群占0.14%,70岁以上占7%,且大部分腺瘤为非功能性。 腺瘤的CT表现 密度:均匀 大小:2-2.5cm,最大3cm,也有大腺瘤报道,直径约4-6cm。 增强扫描:肿块快速强化,迅速廓清。 成分:富含脂肪; CT值(-2)-16HU; 脂肪较少的腺瘤CT20-25HU; 在腺瘤中少脂肪的占10-40%。 增强前(22HU)、静脉期(64HU)、延迟期(24HU) 腺瘤很少发生出血,常发生于:抗凝血治疗后,CT值增高,且肿块密度不均匀。 肾上腺皮质癌Adrenocortical Carcinoma 年龄:10岁和40岁两个峰值,较儿童多见。 55%为功能性的,出现 症状者均有高血压。 其中65%产生Cushing综合症。 本身会引起病人疼痛、腹部 包块、胃肠道不适。 大小:通常较大,一般6cm ,平均为9.8cm,且产生内分泌亢进严重程度与肿块大小呈反比。 压迫后方的肾脏、前方的胰腺和胃。 62Y,F,高血压,男性化,腹部包块 动脉期:富含血管 静脉期:中心坏死 CT:较大的肾上腺肿块,直径常6cm,边缘分叶或不规则。平扫期肿块密度不均匀,内见坏死或陈旧性出血。增强扫描肿块强化不规则,常常表现为边缘强化,中心不强化。 19%-33%病例有钙化(微小钙化)。 转移灶最为常见的是肝(左叶),其他为肺、淋巴结,转移途径包括直接蔓延和肿瘤栓子。 肾上腺皮质癌容易侵犯下腔静脉,此时病人表现:内分泌症状、肿块本身、腹痛、下肢水肿、肺栓塞。 55Y,F 15cm 64Y,M HCC侵犯IVC 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 在有高血压症状的成年人中,嗜铬细胞瘤占0.1-0.2%;在嗜铬细胞瘤病例中,53%有高血压症状。 新发、难治的、阵发、最近明显加重。 此外病人还有心悸、头痛、 发汗和面红。 10%的病人可无症状。 rule of 10’s 10%为家族性或综合症; 合并多发性内分泌腺肿瘤病Ⅱ型、von Hippel-Lindau病(VHL)、神经纤维瘤病、结节性硬化等。 10%嗜铬细胞瘤为恶性; 10%为双侧; 10%为肾上腺外; 大小:比腺瘤大,无内分泌功能的多于有功能的。 若肿块较小,CT平扫密度较均匀;较大伴坏死或出血密度不均匀。早期扫描强化明显。 诊断:通过监测24h尿液中香豆扁桃酸、儿茶酚胺、3-甲氧基肾上腺素;血浆中游离的儿茶酚胺指标最为敏感;当然以上的指标只能作为临床上高度怀疑的指标。 35Y,F,低血钾,家族遗传史,von Hippel–Lindau 综合症 a,b均为动脉期,富血管,与转移瘤区别 肿瘤较大时,部分可表现为囊性 47Y,F,双侧腕关节神经纤维瘤切除史 髓脂瘤Myelolipoma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