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文资料摘抄之植物的文化内涵
概述:
孔子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荀子》中又有:“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这里很清楚把松柏耐寒的特性比德于君子的坚强性格。与松柏精神近似的有水中荷花。宋代周敦颐《爱莲说》更把荷花比德于君子。周敦颐认为,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正是君子洁身自好的品格的写照。是人们品格磨练的好榜样。另外“疏影横斜水清浅”的梅花,“挺拔虚心有节”的竹子,“秀雅清新,暗香远播”的幽兰等都是理想的比德植物。在“以德化民”的文化氛围中,文人们会根据自己的素养、水平、对植物作不同的欣赏。你可以从中欣赏他们的刚直美、高洁美,也可以领略它们的雅趣美、潇洒美。但总的都是在寻找植物的某些内在特性,赋予文化的内涵。构成赏景、赏花与文化相关联的特有传统和审美方式。
兰
1、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渝的象征。兰花是一种珍贵、神奇的草本植物。它生长在深山野林。“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品德高洁,枝叶典雅,花朵幽香清新。她是一种精神、一种艺术、一种情怀与境界,是根植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一种文化。其品格风范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理想人格的象征。
2、空谷生幽兰。兰最令人倾倒之处是幽。因其生长在深山野路,才能洗净那绚丽香泽的姿态,以清婉素淡的香气长葆本性之美。这种不以无人不香的幽,不只是属于林泉隐士的气质,更是一种文化通性,一种“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风格,一种不求仕途通达,不沽名钓誉,只追求心中理想的坦荡胸襟。象征着疏远污浊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质。兰花从不取媚于人,也不愿移植繁华都市。一旦离开清幽净化,则不免为尘垢沾污。因为兰只适宜开在人迹罕至的幽深所在,只适宜开在诗人们的理想境界中。宋人郑思肖坐卧都朝南方,常画露根兰。笔墨纯净,枝叶萧疏。兰的根茎不着泥土,隐喻大好河山被异族践踏,表示自己不愿意生活在元朝的土地上。
竹
1、竹在清风中发出簌簌的声音,在月夜下疏朗的影子,都让诗人深深感动。而竹于风霜凄厉中,苍翠俨然的品格更让诗人引为同道。而中国文人的居室住宅中大多数植有竹子。王子猷:何可一日无此君!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朴实直白的语言。显示出那悠久的文化精神已经深入士人骨髓。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凉爽的闲庭中,翠竹依阶。清脆欲滴,婆娑可爱。既有梅凌寒傲雪的铁骨,又有兰翠色长存的高洁。并以那境界空虚萧疏的个性,使诗人在充分玩味自己的君子之风。它的劲节代表不屈的节;它的虚空,代表谦逊的胸怀。它的萧疏,代表诗人超群脱俗。
2、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出现,竹就成为了人类赖以生存、繁衍和发展的重要朋友。如果说北方人发明了“钻木取火”的话,那么大江之南的人们是“结竹成屋”。竹,随遇而生,虚心直节,干云而上,四季常青,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也备受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竹作为文人画的主题,无处不体现书画家的感情色彩和精神境界。能表现出竹子的风、晴、雨、露、春、夏、秋、冬,只是画家的技巧所在,一种无花无果有无多大变化的草木,千余年来久画不衰。因此,竹子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成为了高风亮节,虚心向上的象征。历代画竹的高手既是诗人,又是画家。他们以诗言志,直抒胸臆。强调“骨法用笔”,以写代画,竹竿用篆文,竹节用邈隶,竹枝用草书,竹叶用楷锐。正如板桥题《兰竹册页》中所说:“要知画法通书法,兰竹如同草隶书然。”这也是文人写意画的显著特点。
3、竹枝干挺拔、修长、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四季青翠、凌霜傲雪,备受我国人民喜爱。“梅兰竹菊”合称为四君子,“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中国传统中,竹子象征着生命的弹力、长寿、幸福和精神真理,而在日本,竹子则是真实与奉献的标志。整个东方各个地区都将竹子作为书写工具。对于佛教和道教艺术家来说,竹子笔直的线条和中空的结构本身就有极其深刻的象征意义。有些高大的竹子极受人崇拜,被奉为生命之树。在中国,竹子是冬季的三大吉祥植物之一,对于学者人文意义重大。
菊
1、菊花历来被视为孤标亮节、高雅、傲霜的象征,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对菊花更是情有独钟。战国时期大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写道“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通过这两句诗,寄托他那玉洁冰清、超凡脱俗的品质。陶渊明的《饮酒》组诗中,表达了一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营造了一个精神解脱的境界。诗人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俗流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以致后人将菊花视为君子之节,隐逸之操的象征。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中有“战地黄花分外香”。重阳节最典型的特征是菊花盛开。毛泽东把“分外香”放在一个战争环境,凸现了他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唐太宗李世民在他的《赋得残菊》中写“香浓,晚笑,风劲浅残香,西叶凋轻翠,园花飞碎黄。”赞美了菊花风姿不残,馀香犹在的顽强生命力。
2、关于菊花的诗歌,最早的大概要数屈原的“朝饮木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