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印象主义新批评文化论文.docx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9年沈从文印象主义新批评文化论文      一 ?      对于20年代末至50年代而言,与其说是比较视域的沈从文研究不如说是沈从文研究中的比较视角,因为许多评论文章都不具有贯穿始终的比较视角,但是有此视角闪现的文论又不在少数。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从评论主体看,当年从事文学创作与批评的文人多数拥有留学欧美的背景,他们在评论中常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运用比较视角;二、从创作主体看,20世纪东西方文化大碰撞的社会环境使得即便是乡土作家也不能完全游离于西方文化艺术的影响之外。“闪现”即稍纵即逝,意指文论中具有比较意识观点的非系统性和碎片感,它零星显现,不深入,不分析,只抓住一种感觉,描述一个印象,这也是当时盛行的印象主义批评的特点。徐霞村的《沈从文的鸭子———未必如此杂记之四》最早在沈氏作品研究中这样运用了比较视角。该文指出沈的作品“受过《圣经》的影响”,对话流利,叙事细腻并富有抒情意味。毕树棠将MichaelPupin的自传《从移民到发明家》和《从文自传》进行比较,一语中的道出了沈氏自传的凡人意识和关注普遍人性的特征。除此之外,贺玉波的《沈从文的作品评判》以及汪伟的《读边城》也都存在着比较性描述。苏雪林的《沈从文论》是这段时期比较视角运用得比较充分的一篇文论。苏不仅注意到沈氏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西方作品的相似性,她还发现沈氏《龙珠》等作品风格上的西洋化:“对话欧化气味很重”,故事中的情歌更“带着西洋情歌风味”。从体裁方面看,她认为《月下小景》模仿了薄加丘的《十日谈》。苏雪林的论证表明沈从文确实受到了西方文学的影响,并一直有意识地在学习、借鉴和尝试西方文学创作方法。综合而言,这段时期在沈从文比较研究领域尚未出现集中探讨的热点问题,相关评论常常只言片语,并不构成沈氏作品评价的主要视角,在沈从文评论中不具有主流话语的地位,但是,这些20世纪初期具有中外阅读能力的评论者以优秀西方文学作品为参照系对沈从文作品所做出的评价是比较客观和准确的,令人遗憾的是,除了苏雪林外,大部分评论者未能深入阐发自己的观点,只是一笔掠过。这一现象在沈从文研究的第二阶段发生了根本变化。 ?      二 ?      60年代至80年代初期中英比较视域下的沈从文研究是沈氏研究的历史转折点,沈从文作为文学大家的地位得以确立,在国际文坛能够拥有一席之地,此间海外具有比较意识的沈从文研究者的贡献功不可没。1948年郭沫若的《斥反动文艺》等一系列批判文章将沈从文彻底从大陆文坛驱逐出境,这种状态一直持续至70年代末。此间无论是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还是丁易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略》,抑或是刘绶松的《中国新文学初稿》对沈从文均采取了或贬抑或轻描淡写的态度。与此同时,60年代至80年代早期在海外,尤其在美国,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沈从文研究热潮锋芒渐露。华裔学者夏志清、聂华苓、於梨华以及美国学者金介甫、瑞典学者马悦然等以鲜明的中西比较视角,运用西方文艺批评方法通过纵横方向的比对,对沈从文创作成就给予高度评价,使沈从文的文学地位大大提升。直至1988年,沈从文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将沈从文单设一章对其作品主题和人物形象深度审视,这是文学史上的首例。夏分析了《边城》、《主妇》等作品,将其湘西人物按照华茨华斯笔下的形象分成两类:一类是露西型态的少女,如三三、翠翠;另一类是“饱经风霜、超然物外,已不为喜怒哀乐所动的老头子。”如会明、《生》中的舞傀儡者和《夜》中的老者。他将沈从文的老者形象与英语作品中的类似形象进行比较,阐释其不同的精神内涵。夏认为沈的田园气息作品,“在道德意识来讲,其对现代人处理关注之情,与华茨华斯、叶慈和福克纳等西方作家一样迫切。” ?      他从沈从文与福克纳女性人物塑造上看出二者“对人性这方面的纯真感到相同的兴趣(并且常以社会上各种荒谬的或残忍的道德标准来考验它),不会是一件偶然的事。”因为“他们两人都认为,对土地和对小人物的忠诚,是一切更难达到的美德,如慈悲心,豪情和勇气等的基础。”①夏自清深厚的英美文学功底,为这篇沈从文评论构筑了一个完整统一的中英比较视域框架,夏先生在文中表现出的人文主义关怀冲击了40年代以来左翼政治话语构筑起来的沈从文研究壁垒。他将沈从文与西方公认的文学大家华茨华斯和福克纳进行比较,这本身也是对其成就的极大肯定。继夏志清的研究,70年代比较视角的沈从文研究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重要文献有聂华苓的《沈从文评传》、司马长风的《论沈从文的创作》及金介甫的《沈从文笔下的中国》。第一部沈从文评论专著是美籍华裔聂华苓的《沈从文评传》,60年代盛行西方的新批评主义分析手法在这部著作中得以充分体现。据邵华强节译的片段,该文有两大亮点:一、对沈从文作品中的核心概念“乡下人”的阐释;二、对作品象征意义

文档评论(0)

137****123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20044334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