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从清吴兆骞的边塞诗看民族融合对文学发展的影响.docVIP

从清吴兆骞的边塞诗看民族融合对文学发展的影响.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从清吴兆骞的边塞诗看民族融合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摘要:清代流人文学是十分值得重视的文学现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当属吴兆骞。流放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东北边塞诗,从而成为杰出的边塞诗人。而流人文学的发生、发展和繁荣是以民族融合为时代背景的。清代高度的民族融合为南北文学的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而流放文人则充当了沟通南北的桥梁。   关键词:吴兆骞流放经历边塞诗民族融合文学发展   中国漫长的文学史中,文人遭遇贬谪流放是十分普遍的,如屈原、白居易、苏轼等都有过被流放的经历。虽然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十分不幸的事情,但或许正因为流放的不幸遭遇,使他们拥有了与众不同的生活和情感体验,激发出了别样的创作灵感,从而使他们的文学作品体现出与众不同的风貌。清初诗人吴兆骞便是其中一员。   一、二十余年悲惨的流放经历   清代,许多戴罪文人被流放至东北荒凉之地。从此,荒凉苦寒的东北便进入了被流放文人的视野,成为他们笔下的描写对象,进入文学作品之中。清初著名诗人吴兆骞便有着被流放东北的人生经历。吴兆骞(1631—1684年),字汉槎,吴江人,出生于汉族仕宦之家。顺治十四年,江南科场案发,身为当届举子的吴兆骞亦被治罪,发配到宁古塔(今黑龙江省海林县杨林乡旧街村,后迁至今黑龙江省宁安县县城)长达二十三年之久。顺治十六年(1659年),吴兆骞到达流戍地宁古塔,开始了他近半生的流放生活。多年艰苦的流放生涯让吴兆骞饱尝背井离乡之苦、亲友分离之痛。但正是这个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生活条件十分简陋的流戍之所,成就了他在文学上的功业。东北壮丽的山川江河,东北军民抗击沙皇俄国侵略的英勇斗争,给了吴兆骞极大的鼓舞,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他仍然坚持诗歌创作。二十余年间,他的足迹遍布辽河、松花江、长白山、牡丹江、乌苏里江、张广才岭、小兴安玲、黑龙江、兴凯湖、锡霍特山脉(在今苏联滨海区),切身的体会为诗人提供了大量宝贵的创作源泉。因此,吴兆骞写作了大量描写东北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北方民族的风俗人情,以及讴歌清初东北军民奋起抗击沙俄侵略者的诗篇,即东北边塞诗。   二、吴兆骞东北边塞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   吴兆骞一生创作颇丰,但因他屡遭颠沛,散佚颇多,有《秋笳集》存世,其中作于流戍期间的诗作奠定了他清代杰出边塞诗人的文学史地位。他的边塞诗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描绘东北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的诗作。吴兆骞本是南方人士,他所生长的江南气候宜人、山明水秀,风土人情也偏向于婉约柔和。然被流放东北后,所见则是截然不同的另一幅景象:寒冷、荒凉,却有着南方少有的雄壮山河。流放期间,诗人饱览了东北壮丽雄伟的自然风光,并将自己对它们的赞赏之情投诸笔端,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长白山》:“长白雄东北,嵯峨俯塞州。迥临沧海曙,独峙大荒秋。白雪横千嶂,青天泻二流。登封如可作,应待翠华游。”生动地展示了长白山的雄伟气势。“百转青林幡粟末,双流黑水接松花”(《奉送副都统安公之乌龙江》),“地入乌龙云接海,人过元菟雪为天”(《将发沈中过子长饮怆然有作》),“白雪长寒瓯脱里,青山不到挹娄东”(《沙岭作》)等,勾勒出了松花江、黑龙江及东北平原的北国风光。诗人笔下的东北大地不仅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而且有着别具一格的人文风光。例如,“虎迹平林畔,牛声草舍旁。渡河儿跋马,绕隰妇驱羊。……逢人惟戍客,问土是岩疆。瓦缶参为饵,芦婴酪作浆。留宾登土锉,廷叟坐绳床。韲切青丝菜,盘行赤颖粱。未秋闻割蜜,入夜见然糠。”(《瓜儿伽屯值雨晚过村叟家宿即事书寄孙赤崖陈子长五十韵》)描画的是塞外人民平日的生活画面,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金茄马上北风哀,猎罢争传鹦鹉杯。爱射黄羊重插羽,欲呼苍隼却登台。边云压地霜旌卷,营火连山雪帐开。明日沙林还逐兔,酒酣更起刷龙媒。”(《猎后再赠昭令》)描写的是猎后举杯欢庆丰收的喜悦心情和准备继续射猎的场面。诗人通过这些诗作向人们展现了东北人民的社会生活风貌。   第二,反映东北广大军民抗俄斗争的爱国诗篇。当时的黑龙江流域正遭受沙俄侵略者的侵扰,为了保卫家园,北疆人民和清军士兵一直进行着顽强的抗俄斗争。诗人的流放之地宁古塔正是抗俄的前线总部所在地,因此诗人目睹了许多真实的情景,也耳闻了不少前线的战争情况。于是,他将这些耳闻目睹的战争情形写入了诗中,借助这些诗篇热情歌颂了清朝广大将士的抗俄斗争精神,充分肯定了北疆人民的抗俄斗争业绩。如《奉送巴大将军东征逻察》:“乌孙种人侵盗边,临潢通夜惊烽烟。安东都护按剑怒,麾兵直度龙庭前。……苍茫大硕旌旗行,属国壶浆夹马迎。料知寇兵鸟兽散,何须转斗摧连营。”开篇“乌孙种人(俄罗斯人)侵盗边”严正地指出了沙俄侵盗我国边境的事实,说明了巴海将军进行的是自卫反击的正义斗争。“苍茫大碛旌旗行,属国壶浆夹马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