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成语_中国文化的微缩景观》教学构想
《普通高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以下简称课标版)的编排,除“阅读鉴赏”“表达交流”外,还有“梳理探究”“名著导读”两个专题。这两部分无论是选材上,还是活动的方式上,都体现出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梳理整合、自主合作、科学探究的能力,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
笔者将“课标版”必修2的探究梳理:《成语:中国文化的微缩景观》与必修3的名著导读:《红楼梦》两个专题加以整合,指导学生梳理探究。
一、课前准备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找出《红楼梦》中的成语50个,并注明章回目录。
2.每一小组书面写出2~3个“红楼”成语故事。(以上准备在一周前布置下去)
二、导入
在清代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开坛不讲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也有人将《红楼梦》说成是一部中国社会的“百科全书”。这些评价体现了《红楼梦》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首的卓越成就,“百科”指《红楼梦》的艺术价值涉及到文学、绘画、书法、药理、饮食、娱乐、礼仪服饰、建筑设计、人际交往、处世态度、人物情趣、人文精神等。你所找的成语包含这些内容了吗?
三、梳理整合
1.分组展示预习成果;
2.每组选代表讲述“红楼”成语故事;
3.各组将自己的成语按照导语中所提到的内容分类。
示例:
雕梁画栋——建筑设计;彩绣辉煌——服饰打扮;悬灯结彩——礼仪形式;斗鸡走马——娱乐游戏;寄人篱下——人情世态。
4.各组将自己的成语再按照教材中所说的“成语的五大来源”分类:
(一)神话传说;(二)寓言故事;(三)历史故事;(四)文人作品;(五)外来文化。
示例:
女娲补天——神话传说;钟鸣鼎食——历史故事;顾盼神飞——文人作品;孽根祸胎——外来文化。
小结:汉语成语深植于中华文化,从上古神话到外来文化;从天文历法、山川地理、宗教历史到文学艺术、宫室建筑、饮食起居;从政治军事、伦理道德、思想观念到典章制度、礼俗礼仪、服饰乐律等等,纵横千里,包罗万象。体现了方方面面的文化现象,承载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信息,是汉语宝库中的精华。同学们要热爱传统文化,学好汉语成语,努力探究其中所包含的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
四、科学探究
(一)探究成语与中华文化之关系
1.袁行霈教授说:中国文化体现了强烈的人文精神。这种精神在汉语成语中有体现吗?试找几例说明。(小组讨论,代表发言交流,作好记录)
示例:
体现儒家进步思想的成语有:
大义灭亲;当仁不让;自强不息;见义勇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表明儒家文化中人的品德修养的:
哀今勿喜;不夷不思;恭而有礼;观过知仁;见贤思齐;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闪耀着哲学内涵和人文品质的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小结:《易经》中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华文化很早就关注“人文”一词,并将人文与天文置于同等地位,可见其对人文的重视程度。汉语成语是我国文化人文精神的微型缩影。
2.中华民族是个乐群尚和的民族,能体现这种精神的成语有哪些?请列举几例加以探讨。(小组讨论,代表交流)
点拨:“和”的本义是声音相应,引申为和谐、和平、和畅、中和、融和、祥和等意义。
示例:
古代经典中能体现祥和、融和意义的成语比比皆是。
“抱阳负阴,冲气为和”,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是说阴阳相合,万物融合。
“文质彬彬”,出自《论语》,是孔子要求做人要兼顾文和质两方面的和谐,才称得上君子。
“天人合一”更包含着人和大自然的和谐相处。(画外音: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天上飞的鸟,水里游的鱼,都是人类生存的伙伴。人类虽然是万物之灵,但不要做大自然的掠夺者。不仅如此,还应当在心灵上和大自然相通,从大自然中体悟人生的真谛,进而达到内心的和谐。不仅人与自然要和谐,人与人也要和睦相处,以达到人际关系的平衡。)
“三跪九叩”是古代君臣朝堂上的和谐。
“夫贵妻荣”“光宗耀祖”“父慈子孝”“承欢膝下”“兄友弟恭”“夫唱妇随”“伉俪情深”“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白头偕老”“比翼齐飞”“鸾凤和鸣”是父子、兄弟、夫妻之间的和气、和谐、和睦。
“尊师重道”“金榜题名”“学而优则仕”“程门立雪”“皓首穷经”“熟读精思”“循序渐进”“融会贯通”“循循善诱”“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诲人不倦”“为人师表”“言传身教”“教学相长”等成语,从多个角度印证了老师与学生之间,教与学之间的和谐共处的关系。
小到家庭,大到国家、名族,都是群,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