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美术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工作中期报告
执笔人:王婷、蒋春燕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一轮课程改革呈现出一个突出特点和主要发展趋势,就是“校本化发展”,它是素质教育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本质要求,是新课程理念的延续、发展和体现。从现有的国内外对这方面研究的课题来看,作专门研究的还不多,还未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来指导我们的工作。我们在听课中也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对于如何将课程校本化感到非常迷茫,甚至经常有老师向我提问:“是否可在课程中加入校园生活内容、时事新闻等内容?”结合我区目前美术专用教室的配备情况,以及分析各专用教室的特色,我们确立了“小学美术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策略研究”。把实施国家课程作为教学重点的同时,探索如何将美术课程校本化、生活化的实施策略,以期通过教学实践中的行动研究和理论归纳,高效地用之于教学,使学生的美术素养得到更广阔的发展。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校本教学研究明确了研究以本校的教学为根据地,将研究的重心置于教学现场,直接从现场情境中探究教学问题,总结教学经验。小学美术课程校本化就是学校依据本校以及师生的实际需求,通过选择、改编、补充、拓展等方式,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使之更符合学生学习的需求,美术素养得到更大的发展;使之更符合教师的教学风格与特色,教学能力与水平得到更一步的提升;使之更符合学校的独有的美术氛围与特点,形成本校独特的美术教学特色。最终目的是人本与校本的有机融合、和谐发展。
三、课题的研究目标
1、探索校本和人本有机融合、和谐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2、探索符合本校学生学习美术的方式,提高教师课程开发、利用、整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3、构建与其相应的美术学科的评价体系,提高本校美术课程建设的整体水平。
四、课题研究过程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力求做到“三个同步”:课题实施与资料积累、整理、分析同步;课题实施与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同步;课题实施与成果表达同步,促进课题的深入研究。
一、确立了校本和人本有机融合、和谐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1、更新理念,校本发展驱动人本发展
课程校本化,重中之重是要树立新的教材观。在今天的信息社会,一套相对静止的教材已无法承载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教材只是世界的一个部分,只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众多媒介之一。基于这样一种观点,我们认为教材是连接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桥梁,教材只能起到中介和“话题”的作用。因此,美术课程的相对狭窄性决定了我们要用现代的教材观点去看待教材的作用。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美术的“话题”,我们从众多“话题”中,整合出利于学生美术素养养成和发展的教学话题,结合我们学校的优势,联系我们自身的特长,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生活资源,把课程校本化提升到理论的高度来思考和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既着力于线性的深入探讨,又着力于点上的泛化,让以石击水的涟漪借助校本课题给学生以艺术的滋养,给老师以专业发展的平台。
2、立足人本,目标明确,科学归类
我们使用的苏少版和人教版美术教材,在编排体系上,有多条横向隐线,贯穿于前一课与后一课之间;也有多条纵向隐线,贯穿于上一册与下一册之间。它们相互关联,血肉相依,如果独立地教学每一课,那是忽视学生学习的连续性,对学生美术素养的养成和提升效果要大打折扣。反之,如果我们把课程有机整合,把美术课程的类别进行重组,并按着内容(绘画、工艺、欣赏等)的特点划分时间表,使重新编排的教材、规划的章节整体脉络清晰,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连续性、发展性,而且有利于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和动手能力的增强,使学习的效果得到深化和优化。
3、反思教学加行动研究,找到人本发展与校本发展的融合点
美术课程标准是一个导向,在每个学段中列出了个学习领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建议,这就意味着达到教学目标的途径是可选择的。“条条道路同罗马”,只要能够实现美术课程的目标,我们可以对课程进行一些艺术处理和独特消化。在课前我们整体规划,反复论证课程校本化的科学性;在课堂中用行动实践来验证课程校本化的可行性;在课后及时调整措施,修改方案,使之更贴近学生需求,更接近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让课程校本化更具合理性。经过长期实践,我们以课程标准的导向为航线,以学生发展为本为终极目标,找到了整合后的课程特点:课程的时代性,课程的生活性,课程的趣味性、课程的独特性。
4、有效管理,实现人本和校本的和谐发展
我们的课程校本化,最终是要服务于课堂。这样的有效管理模式,是实现人本和校本和谐发展的能量输送管道,它能够保证课程的有效实施。我们课题组成员理论学习与行动研究两不误,共发展,经常高频率地开展课题研讨,及时总结与反思教学得失成败,形成共识后,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进行断线调整,以促进课程校本化的深入发展。
我们的主阵地主要是课堂,但是在全面素养提高的基础上,我们还根据学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