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解读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七大机遇.docx

解读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七大机遇.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读: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七大机遇 当前,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如何看待新常态?新常态 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怎样的挑战?又将迎来哪些机遇? 要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就必须将我国经济发展目 前所处的新阶段及其所表现出的新特征、需要的新改革等 结合起来系统理解。两会期间,光明网邀请中国人民大学 校长陈雨露、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中国社科 院副院长李扬等一批著名经济学家解读经济新常态,网上 反响热烈。光明日报编辑部今日起开设专栏《中国经济新 常态专家系列谈》,陆续刊发诸位经济学家的精彩言论,以 飨读者。 当前的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进入了可控、 相对平衡的运行区间。在外需疲软、内需回落、房地产调 整及深层次结构变动的力量综合作用下,经济下行压力有 所加剧。然而,“新常态”并不是只有困难、挑战和风险, 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 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 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 展方式和经济结构。因此,中国经济新常态”孕育着一 个正在崛起的国家拥抱新经济体系的宏大发展机遇。 第一,大改革与大调整的机遇。X X年国际金融危机不 仅暴露了世界经济面临巨大的结构性问题,同时也宣告了 镶嵌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中国传统增长模式走到了尽头。 高投资带来的高能耗与高污染、收入分配差距带来的社会 经济冲突以及过度管制带来的创新不足已经成为中国实现 国家富强、人民富足和民族复兴的绊脚石。人民深深认识 到,大改革和大调整是重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基石的唯一 选择。这种‘大改革”与“大调整”共识的形成是“新常 态”带给中国经济下一轮发展的最大礼物,在世界性结构 改革的大浪潮中给予了中国良好的机遇期。 第二,大消费、大市场与构建“大国经济效应”的机 遇。中国在GD P稳居世界第二位的同时,其市场份额和消 费规模也大幅度提升,中国需求成为世界需求最为重要的 决定因素,“大国经济效应”开始全面显现。一是在市场上 出现全面的规模效应和范围效应,生产效率的提升有效对 冲着各种成本的上升,使中国在世界市场的份额并没有下 降;二是消费开始上台阶,中国消费规模依然按照每年平均 13%的速度增长,中国开始从“世界工厂”转向“世界市 场”。三是中国的“世界工厂”开始与中国的“世界市场” 相对接,在内外贸一体化的作用下使中国经济的稳定性和 抵抗世界经济波动的能力大幅度上扬。 第三,“大纵深”与构建多元增长极的机遇。虽然到XX 年年底,中国各类产业结构的指标已经标志着中国经济开 始向后工业化阶段转化,工业化红利开始衰竭。但是,一 定要看到中国经济纵深的厚度和宽度,即“长三角” “珠 三角”以及“京津地区”虽然开始全面转向服务业驱动, 但广大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工业化依然处于高速发展的中 期阶段。这不仅为东部产业升级提供有效的腾挪空间,也 为中西部加速发展提供了契机。因此,中国产业的梯度大 转移不仅大大延缓了中国工业化红利消退的速度,同时通 过构建多元化的增长极使中国空间布局更加科学。 第四,“大人才”与构建第二次人口红利的机遇。刘易 斯拐点的到来和老龄社会的逼近意味着中国传统的人口红 利开始消退。但必须注意的是,目前“招工难”和“用工 贵”问题主要凸显在农民工领域。中国的就业格局是“大 学生就业难”与“民工荒”相并存。每年70 0多万大学生 毕业压力已经使大学生就业起薪与农民工平均工资开始拉 平。而这恰恰是中国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关键, 这说明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已经为中国产业升级准备 了大量高素质、低成本的产业后备大军。以大学生和人力 资源为核心的第二次人口红利开始替代以农民工和低端劳 动力为核心的传统人口红利。 第五,“大创新”与构建技术红利的机遇。仔细梳理 中国技术创新发展的各类指标,我们会发现,在粗放式发 展模式走到尽头的同时,中国创新发展模式已经崭露头角: —是专利申请大幅度提升,于XX年达到万,增速为%,占 世界总数的%,居世界第一;二是RD经费支出突破低水平阀 值,于XX年达到GDP的%,增速达%,进入高速度、中等强 度阶段;三是技术市场活跃程度大幅度提升,XX年技术市场 交易额达到7469亿元,增速达到16%;四是高技术产品出口 大幅增长,总额达到660 3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0%;五 是国外发表的科技论文在XX年已接近30万篇,迈入世界 科技论文大国的行列;六是中国拥有世界最庞大的科学技术 研究人员。上述这些参数说明,只要进一步进行科技体制 改革和鼓励各类创新创业活动,中国技术创新红利必将逐 步实现。“中国制造”开始向“中国创新”转型,从劳动力 密集型制造业向知识密集产业过渡。 第六,“大升级”与构建升级版中国经济的机遇。在市 场、技术、人力等多方面的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