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教育公平化:从”均衡“到”优质均衡“ 1.1城市化进程加剧教育公平化诉求 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均交汇于公平化诉求; 城市化发展的步伐,也纠结于公平化难题。 城市化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城市瓦解农村模式”(工业革命后到二战),在城乡关系的处理上,基本上走的是城市掠夺农村、剥削农村的路子,城市的发展主要是靠掠夺农村有效生产要素,剥削农民利益“ 积累”起来。 第二阶段:“城市馈补农村”模式(二战后到上世纪80 年代左右),缘于早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弊端,此时城乡对立已非常突出: 农村发展极度衰退,农业生产压力加大; 城市因人口过分集中,造成城市病的压力加大 于是,早期工业化发展快的国家,在现代资本生产方式对农业和农村深度渗透和占领的同时,普遍地实施了反哺农业、回馈农村为基本导向的城乡关系政策,重视对农业、农村的扶持和现代化改造。 人口流动上,也形成了由集中向分散的转变,进而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产业、人口和就业开始向郊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转移。 第三个阶段:“农村转变城市”模式(上世纪80 年代以来) 伴随信息化时代的兴起,加之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以改善,城市原有的时、空优势已开始丧失,开始树立了城乡等值和城乡均衡发展理念,大力提升农业的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村人口生活水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使农村成为具备让人长期定居或城市人口移居的环境和条件。 这时,传统意义上城乡区别的本质特征已得以化解,城乡划分也缺少了原来定义中的硬约束,常常以每平方公里居住人口的某一数额作为标准,甚至出现了没有边界的城市,形成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最近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了建设新型城镇化的思路:“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 城镇化进程带来了经济、人口、社会和文化各个方面的重大改变,进而引发教育资源配置、教育需求变化、随迁与留守儿童教育、随迁儿童及其家长的文化融合等一系列关乎公平、质量和心态的问题。 与教育最为相关的挑战: 挑战之一:人口流动带来留守儿童与随迁子女教育问题 挑战之二:城市扩容带来校际均衡发展问题 挑战之三:如何创建学习化城市/中小城镇如何构建教育体系 现代化的本质是现代性生长的过程和结果,而现代性的核心是理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精于计算、注重技术的工具理性渐渐超越了价值理性并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这是值得反思和重建的。 因而,正确全面理解的“现代性”,除了被高度弘扬的“主体”和“理性”而外,还应包括科学、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可持续发展等核心价值。 教育现代化内涵的核心是变革和发展,教育现代化不是局部或单向度的改变,而是一个涉及制度、政策、课程、技术乃至理念、精神特质等多种维度、且相互影响的复杂过程。 30年中国教育现代化之路:面向 走向 走近 双重内涵: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实现教育自身的现代化 总目标: 总目标: “本世纪末”,还是“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 推进脉络: “85决定”之后教育处于“为现代化服务”阶段 “93纲要”之后发达省份一马当先 首个行动计划启动,中西部地区开始启动教育现代化 第二个行动计划伊始,农村教育现代化受到特别关注 “推进”到达高点、“指标”和“评估”闪亮登场。 “评估”成为关注重心: 核心指标: “教育综合入学率”(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三级综合入学率)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根据发达国家当代教育所具有的重要特征和我国的实际,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就业需求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发展水平,以及满足人们“灵活学习”、“终身学习”的继续教育发展水平,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指标。 国际教育发展指标参照 OECD2011教育发展评估指标(与经济社会关系、CIPP、质量、终身学习) UNESCO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 ISCED97(非价值判断,不确定现代化指标) UNESCO全球学习型城市关键指标(城市现代化) World Bank《世界发展报告》(基本教育权利、弱势群体) 苏浙沪粤4省市教育现代化评价主要指标的列表比较 苏浙沪粤4省市教育现代化评价特色指标 缺陷: 1.仅有宽泛的一般设计原则,缺乏较为规范和专业的设计程序(例如缺乏归因分析,指标可能存在重叠;以工作方针直接作为指标分类,存在随意性 ) 2.有的缺少定量分析,因而信息反馈功能弱 3.缺少对过程中一些价值指标(如教育公平)的技术化处理 教育现代化评价指标整合及体系优化的初步构想《人民教育》2014(20)发表 另外六个指数: 学习动力、课业负担、师生关系的跨年度进步指数 知识、技能和能力 品德操行 身体健康 校长课程领导力 学生家庭的社会经济文化地位 素质如何养成? 慢养?静待花开? 学一学北欧的慢生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