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形沙丘形态的模拟实验研究报告.docVIP

新月形沙丘形态的模拟实验研究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月形沙丘形态的模拟实验研究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组别: 新月形沙丘形态的模拟实验研究 提 要  新月形沙丘是风沙地貌基本形态之一,一般为高浓度非饱和风沙流所塑造。其形成过程始于风沙运动的“波粒二重性”,并经历沙物质积累(高浓度饱和风沙流) 和形体塑造(高浓度不饱和风沙流) 两个发育阶段,即耗散性增大和色散性减小过程;非沙质床面零星分布的单个新月形沙丘具有明显的移动性和形态的不稳定性(高大新月形沙山除外) 。风洞实验条件下形成的新月形沙丘形态(其尺度比床面沙纹大一个数量级) ,有助于新月形沙丘形成机制的了解。 关键词  新月形沙丘 模拟实验 耗散性和色散性 关于沙漠地区沙丘形成与演变问题,曾引起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从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来看,具有如下特点:一是早期由地质和地理学家把各种沙丘形态分别视为一种地质地理过程,宏观地解释其成因与分类,随后又利用航片与卫片研究其移动与变化规律;二是物理学家与气象学家把风沙问题作为一个物理过程和气- 固二相流体力学,进行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以及计算机模拟。继而把风沙现象作为“波粒二重性”系统来考虑,将使风沙问题的研究进入一个崭新的风沙湍流理论阶段。 1  新月形沙丘的形成 1. 1  新月形沙丘的形态学特征 新月形沙丘是最基本的沙丘形态之一, 其典型形态呈新月形状。沙丘两侧有顺风向延伸的两个兽角(翼) ,其间交角与相应的主导风强度成反比关系,剖面是两个不对称的斜坡,迎风坡面凸出而平缓,介于5°~20°之间,其变化取决于风力、输沙量、粒配与比重;背风坡凹而陡,介于28°~32°之间,相当于沙粒最大休止角。新月形沙丘高度一般在1~5 m 左右,很少超过15 m。多半成单一零星散布于沙漠边缘非沙质地表,或粗质平沙地。在沙物质供应比较充裕的情况下,高浓度饱和或过饱和风沙流很可能导致密集新月形沙丘相互连成新月形沙丘链,呈平行波型式,高度一般在10~30 m 左右。在风向单一地区,沙丘链在形态上仍保持原有单个新月形沙丘形体痕迹;在多向风地区,新月形沙丘或沙丘链又可能演变为横向沙丘、格状沙丘或金字塔沙丘。 1. 2  新月形沙丘形态的发育过程 1. 新月形沙丘是一种风积地貌,其形成发育过程是一个特殊的风沙运动过程。单一风向的高浓度风沙流高输沙量的沙粒跃移流是其形态发育的充分而必要的条件。所谓高浓度风沙流是指沙质床面随风速增大输沙量随之迅速增大,床面沙粒运动方式蠕移和跃移强度配比发生很大的变化,且沙粒跃移占了绝对优势,这时气流对沙物质的搬运能力达到极限饱和状态,同时风沙运动的“波粒二重性”亦达到最佳状态,即床面与风沙流之间的动量交换与物质交换和输移都接近均衡状态。此种沙粒跃移流在运行中,气流条件和床面性质的细微变化均可导致输沙量或风沙流结构的相应变化,从而呈现床面新的蚀积过程的交替,并形成对应尺度的新月形沙丘形态。沙丘形态向下风处有一定的排列顺序,即由横向沙丘向新月形沙丘链,再向单个新月形沙丘演变的模式,这是由于供沙量逐渐减少的结果。一般来说,特定地段所呈现的沙丘类型取决于输沙量的水平梯度,是可供沙量的函数。在极大多数情况下,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链和横向沙丘平面分布呈平行波状,也称为平行波沙丘。其中,以新月形沙丘和新月形沙丘链两种沙丘形态最为常见。 1. 自然界大尺度沙丘形态的发育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缓慢的风沙运动过程,人们难于在野外条件下观测到其变化的动态过程。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同一地区摄取的一组不同发育阶段的沙丘形态照片,为新月形沙丘形成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形态变化依据。在单一主风向作用下,裸露平坦无障碍地表的沙丘形态是从原始的饼状沙丘,经盾状沙丘和雏形新月形沙丘诸阶段发育为新月形沙丘。其中以盾状沙丘转变为雏形新月形沙丘这一阶段最为重要。因为在此阶段不仅形态发生显著变化,出现陡峭的落沙坡,而且气流运行也发生很大变化,出现明显的涡旋形成于脊线后的涡流线具有螺旋线形状。沙丘形态变化往往落后于气流条件的变化,两者之间存在时差,时差大小除取决于沙丘形态原来的规模和风速大小之外,还取决于组成物质和粒径,较细的粒径要比较粗的粒径时差小。这是由于风沙运动的湍流间隙性和分形特征造成的。在沙丘形态由饼状向新月形演变过程中,沙丘长度与高度之比是逐渐减小的,一般变化于30~16 之间。 1. 野外沙丘形态的变化只能反映沙丘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尚不能解释其形成的动态过程,还有待于风洞模拟实验的补充和验证。在风洞实验条件下,沙质床面只能形成小尺度的沙纹,难以形成大尺度的沙丘形态。因此,试图在风洞实验条件下形成沙丘形态,首先必须解决实验条件的模拟,即高浓度饱和或不饱和风沙流的形成与运行条件。高浓度风沙流既是塑造小尺度沙纹的动力和物质基础,也是沙丘形态形成的充分而必要的条件。一般来说,在沙质床面形成高

文档评论(0)

hkfgmn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